两地驻兵。
提举市舶使看着他写完折子,忍不住长出了一口气,大将军收起印信:“我不便结交文官,就不上表为你表功了,官家正是求贤若渴的时候,你若有师长同窗在京,待有明文下谕,可托他们为你宣扬一番,这几日当秘之慎之。
”
提举市舶使:“某不敢居功。
”
大将军无所谓的摆摆手:“你随意,我得走了。
”
大将军原本打算在滇南过年,过完年再从滇南往内地的军镇巡看,后来被小皇帝召回了京,他估计那些山民族老从德宏州那里听到了点儿苗头,怕被他巡察时发现不对,仗着朝堂一向优容百姓,干脆先下手为强,以后是自治还是被招安都能占个大便宜。
第4章五
4五
一个月后,大将军领兵围了大理府,从山沟里搜出倒霉的滇南太守和大理知府,小皇帝授他临阵自专的诏书才和监军一起姗姗来迟地送到手里。
监军姓霍名封,任同知枢密院事,十年前在雁门做太守。
霍封文官出身,算半个纯臣半个文辅门人,大将军同他寒暄几句,霍封:“大将军性情中人,某当直言――诸相公不满将军未请旨而调兵,数拒副署诏书,陛下与力争方得以成诏。
临行前,王相公嘱托某转告将军:君虽威加四海,然尚未倾朝野,请谨言慎行。
”
王相公名任华,官列中书门下平章事,他是文官之首,卫桓少与他来往,只听闻是个君子。
也不知道他是道听途说了什么,这话说得极重,就差直言警告他别想着造反了。
大将军面不改色,对他一点头:“劳知院转告。
军务在身,不便招待,失陪。
”
大将军心里惦记冗兵的问题,不打算在滇南多做停留,隔日命人架起井阑,把朝廷商讨的新策印出来射向城内,连喊了三天“归降不咎”,第四天城门仍未开,便击鼓列队预备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