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横着写,每片竹简雨露均沾,那散佚基本等于作废。
二是因为人习用的手是右手,拿书籍的时候通常由右手,左手负责展开。
而古人看书有的是一整卷全部摊开看,更多的是拿着竹简一点点展开,一个竹片一个竹片地看。
所以用左手展开就只能向左摊开,向右翻不了,这便是自右向左。
自上至下,自右向左,都是为了书写、阅读方便。
嬴政在赵国的时候就知道了这一点,是母亲姬窈窕教他的。
他第一次听说的时候就觉得古人很有智慧。
而直到前些日子,他觉得他弟嬴成??更有智慧,因为书写、阅读还能更方便。
父王以他弟嬴成??的发明,变更了秦国奏章格式。
就以他正在看的奏章为例,右数第一片竹简只有五个字:
这是标题。
言简意赅,让人第一眼就知道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二片竹简开始,则加入了标点符号,用“,”,“。
”等标点断句。
区分每一句的句意,极好理解书写者的想法。
而在一大段话意思相近的语句之后,则要留白,不写尽这一片竹简,就是分段。
分段不仅更便于理解句意,还起到了减轻阅读压力、疲惫感的作用。
嬴政学习时,有时会想起数月前看的书籍。
一卷书籍大约二十余片竹简,从头到尾,密密麻麻全是字。
看的难不说,扫一眼都觉得累,胸前如同压了一块小石头。
对比现在,学的是真疲惫啊。
只是变更奏章格式,学习就可以是一件很轻松的事。
秦王子楚并没有要求更改书籍格式。
但凡是重视子女教育的,哪怕是武将家族,也自发更改了书籍格式。
当武将也是要看兵书的。
《谏郑国治水》是奏章不是书籍,语句通俗易懂,而非字字珠玑。
在分段、标点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