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章 佳儿

首页
赵缨目光沉沉,打量了他片刻,将案边的红釉杯盏握在手中,自台阶而下,缓缓走到他的面前。

     他将手中的红釉杯盏轻轻一抛,便见那脆弱的杯盏如同一道命运的推手,抛洒了一地沉默的碎片。

     “四年元月,宫人孟砚毁新帝心上红釉杯盏,愧而不能自抑,自尽而亡。

    ” 赵缨抬头不再瞧着孟砚,又道,“新帝感其情真,赐忠义二字。

    ” 孟砚再次深深一叩,颤声道,“孟砚谢陛下。

    ” 他缓慢地自地上爬起身,比平常稍稍站直了一些,又躬下身向赵缨行了个礼,才低着头,迈着细碎的步伐退出了这座已然待了很多年的承明殿,神情间俱是麻木与平静。

     “还请陛下保重。

    ” 赵缨看着他的背影渐渐消失在回廊之下,忽然于刹那间感觉到千百种孤寂向他涌来。

     孟砚死了,因为失手打碎了新帝最爱的杯盏,沈羡听得消息传来的时候,正在承明殿后头的小馆整理先帝从前的书卷典籍。

     她呆愣了许久,方才问来报的小内侍,“陛下可有说什么?” 那小内侍年纪尚幼,懵懂道,“陛下赐了忠义二字。

    ” 沈羡沉默了片刻,温和笑道,“多谢。

    ” “沈女官客气。

    ” 那小内侍行过礼便退下了,沈羡重新翻开了手中的先帝手抄。

     “孟千得澜庭谕,常备热茶,以红釉盏奉之,谓之曰同为杯中物,聊以消渴,其义子孟砚年幼伶俐,常以美酒换之,孟千得佳儿,孤亦得佳儿,乃人生乐事。

    ” 孟砚原来也是从前先帝的旧人。

     沈羡翻看了手抄的年月,见是崇武五年,乃是二皇子赵缨出生那一年。

     她合卷而叹,不知为何,竟有悲从中来之感。

     红釉盏已然碎了,沈羡便用了寻常的白瓷茶盏奉了茶,同往常一样轻轻摆在了赵缨的案头。

     赵缨批阅奏章的手微微顿住,也不曾言语,沈羡便退到了一旁的小案,拟写日常的文书。

     替代孟砚的是一个年轻许多的内侍,叫杜义,新帝看中了他的名字,便将他调遣到了身边,瞧着为人很和善,见沈羡过来,便笑着招呼了一声沈女官。

     沈羡颔首而礼,“杜内侍。

    ” 赵缨抬头问道,“孟砚的身后事如何了?” 杜义为人稳重,做事也爽利,便回道,“元月白事不吉,宫里头不能敛葬,奴才在宫外头寻了一处好地,按照陛下的吩咐,厚葬了孟公公。

    ” “他可还有亲人?” “不曾。

    ” “退下罢,孤与沈女官说说话。

    ” 杜义恭敬地应了声是,一样低着头,迈着细碎的步伐退出了大殿,令大殿有了一瞬间的沉默。

     赵缨起身走到靠窗的小几,捡起棋盒中的白子向沈羡淡淡道,“沈女官可会下棋?” 沈羡便从小案边一路行至窗下,垂首道,“臣不善棋,只会一二。

    ” “无妨。

    ”赵缨淡淡笑了笑,“坐罢。

    ” 沈羡静静坐于另一头窗下,执起一颗黑子,轻轻按在棋盘之上,笑道,“是臣献丑了。

    ” 赵缨接着跟了一颗白子,二人接连落了几子,也未曾有人说话。

     二人于静谧之中对弈了片刻,沈羡便显出了败迹,她笑了笑,也未曾弃子,仍是竭力走好剩余的棋局,“陛下要胜了。

    ” 赵缨低声笑道,“既如此沈女官为何不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