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1章 未归人(一)

首页
噔,柳条巷?唐糖领了女儿去那花街做什么? “陛下,天色不早,我们是回宫呢,还是回宫呢?” 赵思危答:“回宫罢,你替我往那柳条巷……给她送条空旨。

    ” 来福大惊:“这如何使得!” “没什么使不得的,那东西她拿了无甚大用,倒可帮她一个小忙。

    哼,纪伯恩不缺人爱,朕却还是孤家寡人。

    ” 来福的口气仿佛嗔怨:“她五年不理人,现在……” “她是一根筋的人,她要是懒得理朕,五十年也不可能有什么分别。

    ” “奴才是说……都五年了,好容易有件事能让她登门求您一求,您偏不端着,还巴巴地给她送上门?” “等她登了门朕说什么,这五年来朕做了些什么她会不知么?别的还有什么可讲,讲讲朕这五年又戴了几顶绿帽子?你是嫌朕丢的人还不够多是罢?” 来福吓得腿抖:“哪来的几顶!” “呵呵呵,来福你总算承认了,几顶没有,一顶还是有的。

    ” “奴才绝无欺瞒之……” “得了得了,送去罢。

    ” 来福犹不舍得罢休:“当真不见?当初也不是您的错……” “你烦不烦?朕是个老寡人,她是个小寡妇,按说占便宜的事情朕还是欢喜的……那你说朕若去同她求婚,她肯不肯嫁给朕当老婆?” 来福使劲挠头:“这怎么……呃……您……” “不肯你还烦个鬼,去!” “喏。

    ” ** 后来爷爷日渐康健,两个小家伙八个月大的时候,唐糖给府上留了封信,悄无声息带着孩子去了西边。

     这一次她蓄谋日久,不露声色,连西去带孩子的两位老嬷嬷都是早两个月独个溜出府谈妥雇好的,此前竟是谁都没能瞧出丁点破绽来。

     待纪方读到那封信的时候,唐糖的车马恐怕早就渡了鹿洲。

     纪二颇为不忿,看架势是不把人弄回来不算完,纪鹤龄却是厉色喝止:“你就看在你弟弟的份上行行好罢。

    唐糖是两个孩子的娘,她与三儿夫妻情深,如今不过是想要尽些心意罢了,你打算用什么立场拦她?” “她有什么分寸……那是老三的孩子。

    ” 纪鹤龄冷笑一声:“说起分寸,三儿的媳妇比你总是要强些。

    ” 老爷子未曾挑明了说,不过当日那件伤心事,纪二哥当然是自责日久,着实无言以答,听罢默默遁走。

     ** 唐糖倒是月月有信回来给纪鹤龄,每年也会领着孩子迢迢千里回家过年。

     纪鹤龄也尝听闻,说是新皇派人在旧昆仑域的所在,建了一座什么放生池,那地方神的很,前些年分明还大雪冰封的,气候无比恶劣,近年来却颇得上天眷顾似的,雨顺风调,远近甚至有人开始兴建起了民宅。

     不过唐糖每年回来的时候,对西边所遇依旧只字不提,纪鹤龄晓得她心结所在,一家人很有默契地绕开了这个问题。

     今年归京的路上,母子三人遇了场风雪,紧赶慢赶,除夕中午方才到的纪府。

    在曾爷爷处用了饭,裘宝旸便接上翘首以盼的大宝去了马球场,唐糖则领着小醉去瞧大伯。

     孰料纪伯恩并不如爷爷所说,如往日一般独自闷在房中练字。

     一问之下,纪刀刀支支吾吾,半天才透露说:“伯父又去了柳条巷素琴阁,爹爹不放心,已然跟着找去了。

    ” 又……素琴阁是个什么地方?柳条巷好像是条花街啊。

     纪鹤龄仿佛有些不好意思,低声嘀咕了句:“那孩子,这大除夕的……” 老爷子显见得早知纪伯恩常去那处,也从来就由得他。

    不过老人家说起此事,面上却浮现出一抹愁容。

     既说到了这个份上,实则也没什么值得瞒的,都是这一年来发生的琐屑之事。

     起初算是纪二挑的头,当年大哥哥生死未卜,他自己几年后暗地里娶了谢木兰。

    说起来谢木兰是二嫁,纪二并没有横刀夺嫂,但他惯来道貌岸然,终归于心不安。

     纪伯恩本来温润平和个人,经了这场漫漫浩劫,宛若大病初愈,性子被磨得温吞木讷,平日在家同家人交流甚少,只将纪刀刀当亲儿子那般疼爱、教养。

     他本就说不出话来,倒是有贤良淑德的好姑娘,不嫌弃这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