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就这么着急么?”

首页
帝的亲信。

    许留仙是原东宫詹事冯玉京冯文忠公的同科好友,后来做过几年东宫长史;户部尚书张允思是先孝敬凤君一脉的外戚,算是女帝三兄妹的父族;侍郎李明珠是章定四年的探花郎,和国子监祭酒李俊如同出江阳李氏,但是分家远支,是女帝亲手提拔。

     只是张允思认为调兵强测在操作上难免激起士绅反抗,而许留仙认为需要一些强硬手段。

     “陛下,臣以为当下之重在于重订田赋,充实国库,士绅豪族之流不足为惧。

    ”许留仙行事一向肆意,只管结果,不重过程,最是看不起老牌士族瞻前顾后的懦弱虚伪。

     “为何不足?地方士绅掌一方民情,便是朝廷刺史亦须礼敬三分,若激起众怒如何是好?” 女帝但笑,转头问李明珠:“端仪回京前常在地方,朕记得是从江宁道长史做起,后来右迁剑南道司马,最后做了几年按察司使才调回京的,按理你更了解地方士绅,你怎么说?” “回陛下,臣以为许仆射所言甚是,当下国库虽然充实,但漠北、东南、西南连年大小骚扰不断,粮饷花销甚重,地方豪绅多有隐瞒田产拒不上赋的,如有反抗,实在应该严惩。

    ”李明珠前迈一步,并不看顶头上司张允思一眼。

     孤臣纯臣是好,就是太耿直了些。

    张允思此人办事谨慎,却是有些小心眼的,也不怕惹恼了他。

    女帝暗叹,看来李明珠还需要些历练,面上却笑道:“端仪看来是赞同许爱卿了。

    ” “是。

    ” “江宁道历来为我桑农重地,士族豪绅聚集甚多,便先从江宁道试点,朕同江宁镇抚司发一道调令,如遇紧急情况,你们可以借调兵马,便宜行事。

    ” “陛下,这样恐怕士庶不安啊……” “朕记得,先父后出身便在江宁一道。

    既是朕父族所在,想来不会有什么乱子。

    ”女帝看来是已经决定了,“至于操办人选,详细章程,便由端仪拟来吧,你也曾任江宁道长史的。

    ”她微微笑道,看向恭谨行礼的李明珠。

    他在本朝当得上一句少年得意,十六岁中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十九岁外放,沉浮七年,又调回京做户部郎中,只是性子太直,花了五年才升至户部侍郎,女帝虽有心提拔,到底张允思出自父后一族又尚有可用之处,户部已然是提无可提,除非中书门下两省有空缺才好再升迁了。

     李明珠躬身道:“臣遵旨。

    ”他自与李俊如分家后便过得清贫,以至于这一身绯红公服用的料子还是前好几年时兴的明花苎麻纱,颜色已有些褪了。

     “既然决定了,许爱卿便拟下文书,交由端仪去办吧。

    ”女帝笑,“张爱卿莫怕,既然是朕的旨意,自然也是朕来担后果。

    众位若无事便退下吧,也该用些午膳了。

    ”这便是在赶人了,女帝心意已决,不想再听张允思瞻前顾后。

     “臣等恭送陛下。

    ”三人躬身,静待女帝离开。

     女帝的裙裾摩挲起来有沙沙的响声。

    夏日里她总偏爱单薄轻盈的便服,袖口裙边装饰些轻薄的睡莲、茉莉、百合之类的应季花朵图样,一片深浅浓淡的白,袅袅婷婷收在宫装里。

     这是赵崇光年幼时听二哥说起的。

    二哥自小在习武练兵上很有天赋,父亲便将他丢进定远军里历练,十三岁就做了校尉,十五岁的时候刚擢升都尉便带了一小队人马奇袭漠北,立功回京封了将军。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