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章

首页
[注释] (1)《四库提要》集部词曲类一:“《花间集》后有陆游二跋。

    其二称:‘唐季五代,诗愈卑,而倚声者辄简古可爱。

    能此不能彼,未易以理推也。

    ’不知文之体格有高卑,人之学力有强弱。

    学力不足副其体格,则举之不足;学力足以副其体格,则举之有馀。

    律诗降于古诗,故中晚唐古诗多不工,而律诗则时有佳作。

    词又降于律诗,故五季人诗不及唐,词乃独胜。

    此犹能举七十斤者,举百斤则蹶,举五十斤则运掉自如,有何不可理推乎?” (2)陈子龙《王介人诗馀?序》:“宋人不知诗而强作诗。

    其为诗也,言理而不言情,故终宋之世无诗焉。

    然宋人亦不免于有情也。

    故凡其欢愉愁怨之致,动于中而不能抑者,类发于诗馀。

    故其所造独工,非后世可及。

    盖以沈至之思而出之必浅近,使读之者骤遇如在耳目之表,久诵而得沈永之趣,则用意难也。

    以儇利之词,而制之实工炼,使篇无累句,句无累字,圆润明密,言如贯珠,则铸词难也。

    其为体也纤弱,所谓明珠翠羽,尚嫌其重,何况龙鸾?必有鲜妍之姿,而不藉粉泽,则设色难也。

    其为境也婉媚,虽以警露取妍,实贵含蓄,有馀不尽,时在低徊唱叹之际,则命篇难也。

    惟宋人专力事之,篇什既多,触景皆会。

    天机所启,若出自然。

    虽高谈大雅,而亦觉其不可废。

    何则?物有独至,小道可观也。

    ” 五十四 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

    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

    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

    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

    故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

    但就一体论,则此说固无以易也。

     五十五 诗之《三百篇》、《十九首》,词之五代、北宋,皆无题也。

    非无题也,诗词中之意,不能以题尽之也。

    自《花庵》、《草堂》每调立题,并古人无题之词亦为之作题,如观一幅佳山水,而即曰此某山某河,可乎?诗有题而诗亡,词有题而词亡。

    然中材之士,鲜能知此而自振拔者矣。

     五十六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诗词皆然。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

     五十七 人能于诗词中不为美刺投赠之篇,不使隶事之句,不用粉饰之字,则于此道已过半矣。

     五十八 以《长恨歌》之壮采,而所隶之事,只“小玉、双成”四字,才有馀也。

    梅村歌行,则非隶事不办(1)。

    白、吴优劣,即于此见。

    不独作诗为然,填词家亦不可不知也。

     [注释] (1)白居易《长恨歌》有“转教小玉报双成”句为隶事。

    至吴伟业之《圆圆曲》,则入手即用“鼎湖”事,以下隶事句不胜指数。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