歉咯。
”
“你想多了,我没有不高兴。
”伊迪丝别扭着道。
“嗯~那就好。
”
说完这句话,卡洛琳就把最后一口汉堡也吞了下去。
广场对面就是繁华的大街,数不清的店铺挤在人行道边上,招牌花样繁多,旨在尽可能地吸引到更多的客人。
卡洛琳忽然一拍大腿,“对了!”
“?”
这句突如其来的话将伊迪丝吓了一跳,“你想干嘛?”
然后伊迪丝就看到卡洛琳的眼睛亮了起来。
“伊迪丝,我们去照相馆合个影吧!”
摄影技术在1928年的时候也早已不是什么新奇的玩意儿了,相较于第一张照片洗出来时造成的轰动,它早已成为人们司空见惯的记录人物事件的方式之一。
然而相机并没有因此普及到家家户户,也并非所有人都有过照相的体验。
卡洛琳从小到大就没有去照过相,之前和她住在同一个地方的贫穷租户们亦是如此。
但她确实有想过哪一天去照张相的。
和公交车一样,卡洛琳同样认为照相机是一项很厉害的发明,能够比传统绘画更快更准确地记录某一瞬间发生的事情,就好像把那一刻的时间封存到一张小小的纸上一样。
她想着既然今天和伊迪丝出来逛了,那就顺带拍张照吧。
若是她有幸能够活到白发苍苍的年纪,有张照片能让自己怀念下年轻时的往事也很美妙。
而在波士顿繁华喧闹的市区,找到一间照相馆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卡洛琳带头进去,笑嘻嘻地跟店主打了招呼,说是要和朋友来张合影。
店主热情地请她们到墙边站好,着手调整相机角度的同时不忘提醒她们摆好姿势,等一切准备就绪,便按下了快门。
“伊迪丝,你这什么表情啊!”
当二人拿着洗出来的照片离开照相馆后,卡洛琳指着照片上的伊迪丝表达了巨大的不满。
“我在那个人拍之前一直叫你笑,你怎么还苦着一张脸,显得好像我在强迫你一样。
”
卡洛琳不喜欢很多上个世纪那种特地往油画肖像风格靠拢的照片——尽管以她目前的知识水平还没能想到这一层,只是出于一种本能上的不喜。
就是因为相片上的人总是一副不苟言笑的庄重样,让她觉得他们并不像人,而是某些没有生命的娃娃。
她不喜欢,所以拍照前再叁跟伊迪丝强调要笑出来,结果却不尽人意。
“我有在笑。
”伊迪丝说。
“嗯?”卡洛琳凑近了照片仔细打量着。
画面上的她俩在那一瞬间因为闪光灯的效果而微眯起了眼睛,却起到了完全不一样的效果——卡洛琳的笑容因为眼睛的变化而显得更为灿烂,伊迪丝本来有点拘谨,眯起的眼睛让她看着像是……一副没睡醒的样子。
两人截然不同的神态和动作形成了难以忽视的对比。
但认真看的话,还是能看出伊迪丝确实在翘着嘴角。
确实是在笑没错,但和卡洛琳的笑对比起来尤为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