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玉经》,笔力遒劲厚重,字体倒是比他本人更显风度。
桃夭越看越喜欢,忍不住打趣:“你要是早先写副字给我看,就凭这功底,哪还用那么些套路。
”
他搁下笔:“我以为你只看上了我人帅活好,不成想是瞧上这个了。
既然这样,那晚上我就不用卖力气了,到时候多给你写两个字儿吧!”
她笑着去拧男人的嘴:“我让你胡说……”
正打闹着,桌上两部手机同时响起来。
分管茶园的副总在工作群同时艾特两人,说气象台发来最新预告,后天开始会持续一周阴雨天气,请示琅原、万宁两镇的叁百亩茶,是否也进入采摘。
松萝是雨前茶,谷雨前后是最佳采摘时机。
现在距离谷雨还有四天,另两镇的六千亩茶已经采摘收尾,然而这叁百亩品质上乘,所以按桃夭原本计划,是谷雨前两天采。
现在这情况,等不起了。
外面恰好大晴天,她当机立断,在群内批复对方立即动工。
这条消息发出后,又补了一句:名单最后过一遍再安排入园。
对方立即回了个OK表情。
从明代起,松萝茶系列流程就有严格标准:谷雨前后采摘,必须避开阴天、雨天,甚至雨后都不能立刻开采,要等放晴一两天后才行。
茶芽的采撷、焙炒,必须在晴朗的白天完成。
采下的嫩叶放在竹篾编的茶箪里,要保证密不透风。
采摘之后得尽快炒制,否则会影响茶味。
对于采茶制茶者,限制则更多,身体多汗、有狐臭口臭者,感冒流涕、处于经期的女性,都不得入园。
甚至所有的采摘、制茶人员,要提前叁天禁饮酒、禁喷香水,以防杂乱气体破坏茶的本香。
而炒制松萝的“铫”,则是桃夭亲自对接厂家批量定制的,依照古法规格,通体都用纯银打造。
几百年前,正是这一系列严苛的要求,奠定了松萝“明代第一茶”的地位。
现代茶商多以节约成本为主,细节上难免疏忽,松萝茶的没落,与此不无关系。
中午吃了几口饭,桃夭有些坐不住,换了鞋非要去就近茶园转转。
不用再下地干活,她的衣着便也艳丽起来,褚江宁搜罗的那一柜子精缝细绣的锦衣华服,足够每天一换。
外面山泼黛水挼蓝,风暖烟淡天气醺酣。
桃夭挽着褚江宁的手,步态轻盈地走在路上,簪环相碰,发出阵阵悦耳之鸣。
一阵春风拂过,吹起仙袂飘飘举,恰似霓裳羽衣舞。
各村的人都认识他俩,过路的人不禁看傻了眼,呵呵笑着称赞:“厂长,你跟技术员真是郎才女貌啊!”
褚江宁一听这称呼就头大,先前修路时,好多人问他身份。
他随口编了个要在镇上办厂,朴实的乡亲们就此信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