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章 宫门口相遇

首页
难道还能把她塞回皇宫去?你知道这牵扯到什么皇家隐私?便不是皇家隐私,只涉及内监们,也不好撕扯。

     绯袍高官深深地看了沈韶光一眼,把文书递给差役,负着手走了。

    绿袍官员快步跟上。

     两个差役愣怔,这是怎么个意思? 沈韶光笑着对两个差役道:“二位郎君,儿告辞了。

    ” 差役回过神来,互视一眼,把公验文书还给沈韶光,便放了行。

     其实沈韶光也有些意外,还以为得去洛阳当小白菜了呢!莫非那穿绯袍的以为我能被放出来有什么大猫腻,脑补了八十集宫斗大戏?爱脑补的人就是可爱! 绿袍官员与沈韶光英雄所见略同了,也觉得这位新来的林少尹人虽然冷清了点,也太年轻了点,却懂事体、知深浅。

     以自己熬走了十来位京兆尹和少尹的经验来看,在京兆府为官,最要紧是谨慎。

    长安城是什么地方?扔个瓦片能砸着三个穿朱着紫的。

    街上卖胡饼的,兴许就有个在王府当宠妾的妹妹,呃,或者兄弟。

    岂能不谨慎行事啊? 沈韶光沿着大路往南走,城南的房子便宜,先找个地方住下。

     关于日后的生计,沈韶光早有盘算——从事餐饮业。

     前世是美食杂志编辑,专业写些吃吃喝喝的东西,这辈子还在御膳房打过一阵子杂,关于做饭,虽实操能力有限,但理论知识过关,沈韶光觉得,以此养活自个儿,应该不成问题。

     说到养活,就想到银钱,想到银钱,就不免又一阵肉疼,为了这出宫名额,多年积蓄十去其八。

    那负责汰换宫女的钱宦,忒狠! 行不多远,经过崇贤坊,沈韶光停住脚,原身家有套宅子就在这里。

    记得前庭有一片修竹——记忆如此深刻,是因为竹林里曾钻出一条青绿的小蛇来,把原身吓哭过。

    沈韶光脑子里又闪过原身的父亲月下对竹饮酒赋诗的景象。

     如今对竹吟咏的不知是什么人了,沈韶光有些感慨。

     崇贤坊地段不错,在城区中南,隔着一个坊就是光德坊——京兆府所在地,而光德边上就是著名的长安西市,按前世的说法,这崇贤坊怎么也能算到三环以内。

     按照记忆找到了沈家旧宅。

    高墙大院乌头门,台阶很干净,角门时有奴仆出入,从外面能看到院内重檐和一片竹影,不知道此竹子是否就是彼竹子? 本来想着顺路看看就再接着往南走的,然而在考察了坊内的餐饮业现状又看到光明庵的时候,沈韶光改了主意。

     这庵在沈家旧宅后门斜对面,记忆中这里并不是一所庵堂,估摸是什么人把旧宅捐做尼庵了——这在长安贵人中,倒是常事。

     负责接待的知客尼,八字眉三角眼薄嘴唇,看着不太好相与。

     沈韶光反倒放下些心来,知客要是一水的青春貌美小姑娘,自己是万不敢说借宿的事的。

    毕竟这道观尼庵做的是神佛生意还是皮肉生意,真还不好说,想想鱼玄机,想想《红楼梦》里的馒头庵…… 知客的眼睛扫射过沈韶光半旧的桂布衫裙,只插两支银钗的发髻,又忖度她的小包袱,让沈韶光恍然想起前世逛奢侈品店的经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