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食物、情感、欲望交织的书。
写食物是临时起意。
起初写书的时候,我有些迷茫。
中间停笔了一段时间,创作思路纷至沓来,却又捉摸不定。
为此,我痛苦了很久。
某天,偶然灵感闪回,我写了篇关于粤菜的故事,出版人岳阳在一个聚会上告诉我说,你这一篇很好(我怀疑他当时喝大了)。
从那时起,阴错阳差地,我决定开启这个系列。
食物啊,每个人都喜欢,我则是爱到不行,并且活到现在这把年纪,口味也发生了一些奇怪的变化。
一些从来不吃的东西,现在偶有尝试;还有一些东西,到现在也不愿意再碰一口。
其中有些食物,原本没那么热衷,但经历过一些人和事后,就会选个平淡的周日下午,特意吃起这些食物,让复杂的情绪再次浮现。
比如,你会因为一份大酱汤而很难忘记一个人,因为你曾和对方一起吃过无数次,后来你们走散了,再吃起这份汤时,就算对面坐的是拼桌的陌生人,等你喝完汤抹了嘴走出店,被深夜的灯箱晃到睁不开眼,却很难假装自己没想起什么。
比如我老家那边习惯拿宽粉作早点,我从小吃到大,来北京以后,常常到处找米粉吃。
如今过年回家,看到我妈亲手端一碗粉给还在被窝中的我,感慨良多。
母亲看上去老了不少。
再回到北京嗦粉,你不会对谁提起这些事,你只会觉得一碗热气腾腾的粉,让你变得柔软。
这就是食物留给人的印记,在任何一段情感中,它比其他信物都要深刻,色香味以外,食物还掺杂世相人情。
所以我写食物和爱,有亲情、爱情、友情……很多种情。
一些是基于现实的:人生的某个阶段,和这个人在一起,总离不开某些食物的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