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4章

首页
从南燕都城前往巴陵郡有七百里之遥,苏彦飞骑而往。

     隆冬时节,漫天风雪。

     他却昼夜不歇一路疾行。

     她要伐燕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是伐燕军事战略的布置在这开战的半年间,他其实没有完全看懂。

    特别是无法理解为何会舍近求远从幽冀两处调兵。

    而入燕的煌武军便是从调兵后,方大规模出现病役的。

    若说是水土不服或许有些,但不至于这般严重,严重到仿若军中无医,或是有医而无能,任由病情传播加重…… 日升月落,苏彦脑海中盘桓的这些事宜慢慢散去,取而代之的只有两件事。

     她病重。

     她也不是很想得到北麦沙斛。

     弘台的分析没有错。

     此番伐燕,她意在铺路,而非夺药。

     所以煌武军一定会疯狂攻城,而李朔那副性子随时可能发疯销毁草药。

    他需以最快的速度,将这场战争的声响控制到最小。

     孙敬是主和派,他已经暗示过。

     荣嘉处,他也已交代以安抚为主。

     剩下便是钟离筠。

     雪如飘絮,扑打人的视线,面具愈发冷硬咯人。

    雪花落入面具中,零星渗透到里层肌肤上。

     苏彦已经感受不到湿冷痒痛,只一次次催马奔驰,换马扬鞭。

     七百里路程只用了五日,抵达巴陵郡时正好是腊月初八。

     食腊八粥的日子,军中汤令官熬煮了好几大锅粥汤,分与将士们。

     钟离筠的主帐内,数位将军接连出来,面上皆无多少斗志。

    他们原都是钟离筠一党的主战派,只是钟离筠近年来反复被天子猜忌,原该主动出击的北伐到如今成了被动式的抗敌,是故士气明显颓败不扬。

     只看着迎面走来的带着面具的男人,个个眼中目露凶光,恨不得饮其血,啖其肉。

     苏彦手中端着一碗腊八粥,谦逊避在一旁,与他们低首行礼。

    有一二人欲上前揪斥的冲动,被同僚拉回,愤愤走过。

     苏彦默声不语,待他们一行过去,遂往钟离筠主帐走去。

    他是晌午到的,领着监察的皇命,却一整日不曾露面。

    钟离筠本就纳闷,这会自不会让人拦他。

     即将日暮,帐中点起火盏。

    只因还余一抹天光,便只在书案上亮着一盏豆灯,连着毡门和席案旁三个取暖的炭盆中几蹙火星子,以此照明。

     “军务繁琐,太尉日理万机,用碗粥驱驱寒。

    ”苏彦将冒着热气的腊八粥搁在案上,取了火折子点亮其余烛盏。

     “尚有日头。

    ”钟离筠冷声,却不由蹙眉,今日这人竟能开口说这么长一段完整的话。

     “太尉节俭,确乃许多地方夜中点不起灯盏。

    入夜即闭眼,人生黑白各半,颜色甚少。

    ”苏彦并不理会他凝神审视的目光,继续点燃灯火,“但是太尉大人所行乃为国为民,多费点灯油烛火以照明,以取暖,不算什么。

    ” 他将两侧烛台全部点亮,捧来一盏又点旺了个炭盆搁在钟离筠身侧,然将手中那盏灯火添在他案上。

     外头仅剩的一点光照敛尽,帐内在此时通明。

    案上统共两盏灯,火光轻轻摇曳,照出一张沧桑面庞,一张掩容面具。

     四目相似的一瞬,目光比火亮。

     “大人请。

    ”苏彦推过那碗粥。

     钟离筠没有接粥,只一瞬不瞬盯着他。

     面具下的嘴角噙来一点笑,端过碗盏饮下一口,“无毒。

    ” 试粥的男人从主案下,回身跽坐在一旁下属位,一边理正衣衫一边含笑启口。

     他的话语有些慢了,却始终没有间断,都是连字成句完整诉出,“下官闻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八样合水煮熟,外用染红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