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使团(上)

首页
元好问一路上面带微笑,看着周围大片的农场和牧场。

     这位大周朝的翰林学士虽然已经四十出头年纪了,但面相显得年轻精干。

    实际上,他也确实是个经历丰富且办事可靠的人。

     十五年前,大周皇帝还在做金国都元帅的时候,他就成了都元帅府的机宜文字,后来因为举主赵秉文致仕,元好问也离了中都,一度辗转县令等职。

    直到蒙古四王子拖雷挥军攻入中原,正在调任路上的元好问聚集百姓,颇有功绩,这才得以重新被提拔。

     此后近十年里,他历任宣徽、翰林等院,由修撰而待制,参与了南北两地儒生的辩论,也曾深入草原宣扬汉家礼仪。

    前年他出使倭国,顺利拿下了两座大银矿的开采权,因功升作了正五品的翰林直学士。

     也正因倭国之行的功劳,皇帝随即又下旨,令他担负起率领使团出使阿拉伯,并宣抚海路所经汉人军民的任务。

     虽说大周对异域的认知远迈古来任何一朝,但这等数万里征途,还是颇令人畏惧。

    亏得元好问的这个使团规模甚大,使团里精干同僚极多,这才能够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准时抵达,并不耽搁。

     饶是如此,整个船队在出发时包括八艘五千料的大海船,这会儿也有两艘损坏难以修复。

    好在及时换成了使用三角帆的阿拉伯海船,影响不大。

     元好问这会儿身处的,是名为哈马尔湖的巨大沼泽。

    这座沼泽位于来自西北面的两条大河汇聚入海之所,经历上百年开垦利用以后,成了一座天然水库,用以灌溉大河入海处的肥沃土地。

    光是这半天行程里,元好问就见到了不下二十座庄园,大量种植了枣椰、稻米和棉花。

     跟从在元好问身边的一名阿拉伯骑兵队长对此很是自豪,时不时举手示意,向元好问解释说,这一处堤坝是二十一代哈里发的手笔,那一处灌溉沟渠则源于上一任大维齐尔,动用了两万奴隶。

     这个骑兵队长,是驻守此地的一位埃米尔派给使团的。

     近几年来,阿拉伯人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万里之外的东方帝国。

    尤其在塞伦底伯也就是汉人所谓狮子国以东,来自东方的汉人海商和阿拉伯海商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因为汉人数量极多,又拥有建设、耕种的特长,万里大洋上的各处港口基地宛如星罗棋布。

    阿拉伯海商无论在商业竞争还是武力对抗方面,都吃了不少亏。

     不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