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决战(下)

首页


    成吉思汗为此很是焦虑。

     越焦虑,成吉思汗越容易想起郭宁。

     他觉得,郭宁就像是年轻时的自己,凶猛,强悍,精力无穷无尽。

    他时常想,自己死了以后,儿子们会不会是郭宁的对手?已经渐渐显露出沉溺享乐迹象的蒙古人,还愿不愿意继续征服的脚步? 每一次胡思乱想,都没有好结果。

    有一次成吉思汗甚至想到,蒙古人如果满足于眼前的掠夺所获,终有一日会成为不敢厮杀的废物,以后只能在中原的统治者面前展现能歌善舞的本领。

     这绝对不行。

     所以成吉思汗才一定要击败郭宁、铲除郭宁的大周政权。

    为此他不惜任何代价。

     现在看来,拖雷制定的计策非常成功。

    郭宁和他的本部精锐先从中都北上,再从北疆折返。

    博尔术说,来回千里,其实不准确。

    成吉思汗拿到过好几种版本的情报,仔细推算过,郭宁来回奔波的距离怎么也得有两千五百多里。

     蒙古军第一次攻入金国腹地的时候,成吉思汗带领的本部一边战斗一边行军,用了一个半月走过了差不多的路程。

    到入冬的时候,将士们无不疲惫。

     这样的长途奔袭,是腾格里赐给蒙古人的本事。

    除了蒙古军,还有什么军队能够支持两千里的行军而不崩溃?还有什么人能够在如此长途以后鼓起勇气和力气作战? 就算汉儿和蒙古人一样吃苦耐劳,拥有和蒙古人一样坚定的战斗意志,他们的体力和精力也有极限。

    成吉思汗绝对确信,郭宁本人,乃至随同郭宁来到这里的人,全都疲惫不堪。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他们提前控制住了黄河渡口,又如何? 郭宁之所以这么着急的赶到,或许以为只要大周皇帝赶到这里,就能紧急调动的京兆府的驻军,尽快弥补黄河东西两岸的防线漏洞,扳回大周面临的狼狈局面。

     又或许他以为,只要堵住蒙古军主力前进的方向,就能给部下们争取时间,先消灭拖雷所部,然后再折返回来决战。

     可成吉思汗根本不在乎大周。

    草原以南的政权叫大金也好,叫大周也好,便是换一百个王朝的名字,他也不在乎。

    他很早就知道了,无论这个政权看起来多么庞大,多么可怕,一旦失去了强悍的首领,那就只是等待蒙古人宰割的黄羊。

     成吉思汗也不在乎拖雷的生死。

    在蒙古人崛起的道路上,成吉思汗死过父亲,死过叔叔,死过弟弟……还是他亲手杀死的。

    那么,死个儿子又如何? 成吉思汗在乎的,只是郭宁本人而已。

     就算郭宁异常警惕,就算他看透了蒙古人说动的内应,都没有关系。

    最终结果就是现在这样,这一场战争最重要的目标,主动来到了蒙古军的面前,还省了蒙古军穿越河东各军州,某求主力决战的机会。

     这可太好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