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8.少年时:史上最强的和尚

首页
我一笔一划写下:鸠-摩-罗-什 他仔细地看,又念一遍,抬头看我,眼底尽是喜色:“好,鸠摩罗什。

    既是艾晴取的,我从此汉文名就叫鸠-摩-罗-什!” 我猛地抬头,看到他清澈眼波里浓浓的笑意。

    突然神思恍惚,茫茫然不知身处何方。

    从来没有记载是谁给他起的汉文名,难道是我?我在21世纪读到他的名字,居然是同一个我在一千六百五十年前起的。

    也就是说,我的穿越时空,我与他的相遇,都是必然。

    这是怎样的逻辑关系?我到底游离于历史之外,还是我在不知不觉间已然融入了这个时代? --------------------------------------------------------------------------------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五章曾提到鸠摩罗什母子在东归龟兹途中曾遇一游方僧人,并得到关于他一生的预言。

    游方僧人告诉耆婆,她的儿子需要受到极为小心的保护。

    那个预言原文为:“若至三十五而不破戒者,当大兴佛法,度无数人,与优波掘多(Upagupta:天竺名僧,以“坐禅第一,大化众生”闻名)无异。

    若持戒不全,无能为也,正可才明俊义法师而已。

    ”(僧祐《鸠摩罗什传》) 关于鸠摩罗什召宫女那段,到底这件事有没有发生,现在已经无法弄清了。

    连学术界都有争议。

    只是,除了这段,《晋书》的《鸠摩罗什传》都是在赞扬鸠摩罗什的,好像没理由故意给他抹道黑。

    但因为《晋书》记载了太多神神道道的东西,所以也有不少学者不把它当正史来看。

     鸠摩罗什名字的由来:是梵文名Kumarajiva的音译。

    我以前想当然地用英文的发音方法读“Kumarajiva”,然后翻译成“库玛拉吉法”。

    看了STATUTU的评论后才知道自己翻错了。

    所以对他的名字做了修改。

     “我觉得流传下来梵文名的中文翻译应该是翻译者根据当时的梵文发音来译的,而不是根据今天广泛使用的英语发音规则。

    鸠摩罗什和玄臧的时代大不列颠还没崛起吧,我们不能期待他们根据我们现在熟悉的英语发音规则来翻译。

    既然是梵文翻译当然是忠实记录它的发音。

    比如shiva就被按梵文发音译成湿婆(shibo)。

    按照“v”发“b”,“a”发“o”(不是“欧”,而是“窝”,就是英语音标里那个左边有个缺口的o)的规则,shiva翻作湿婆,jiva翻作耆婆,Kumarajiva翻作鸠摩罗什(u发幽音,而不是乌,a发窝音,v发b音)倒也不算离谱。

    至少文中这几个例子的中译名应是根据梵文发音译来的,而且音还算译得贴切。

    ”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