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章

首页
得去?” 平安还小。

     这回听到这句话,薛瀚和秦老夫人,都没说什么。

     秦老夫人手中缓缓捻着佛珠,沉吟片刻,说:“说来说去,到底是这门婚事。

    ” 这一声落,叫薛瀚和秦夫人齐齐一怔,是呢,谁能说何家姑娘挑衅平安,与豫王府的婚事无关? 就连玉慧的恶意,也是冲着这门婚事来的。

     再大的富贵,还没落实下来,便不能算富贵,只能算揣在手里的珍宝行于大街之上。

     只是有人把薛家当五岁小孩,想随意争夺薛家手里的珍宝,真是可笑至极! 秦老夫人捻佛珠的动作一顿,她缓颊,道:“雪芝,去备下诰命服。

    ” 薛瀚:“母亲这是打算?” 秦老夫人说:“你也换上觐见的朝服,咱们进宫。

    ” 她又对冯夫人说:“新珠,你说得对,平安还小。

    ” 新珠是冯夫人的闺名,老太太向来唤自己冯氏,突的叫她闺名,她都有点反应不过来。

     秦老夫人气定神闲,可语气中的分量,犹如泰山:“卷进这样纠纷,也有两回了,如今,又有人拿平安被拐做文章,再不动作,不用一年,外面说的话,你们不会愿意听到的。

    ” 舆论的风向,薛家不占,就会被其他人占走,世人同情被拐走的孩子么?当然是同情。

     可是同情之余,礼教那一套也根深蒂固:被拐走的孩子,指不定在外面接触了什么,定不如养在膝下的孩子,真不如死在外面。

     这也是薛家努力粉饰的缘故。

     冯夫人低头,她是眼眶一热,既是心疼平安,又是替平安委屈,难道被拐走,就是她的错了么? 下一刻,却听秦老夫人说:“我现在和瀚老爷进宫,就是要豁出我这张老脸,提出:退了这门婚事。

    ” 这一声犹如重磅,薛瀚和冯夫人半晌缓不过来。

     薛家与豫王府的婚事,是占了大大的好处,他们从没敢想过薛家退婚,听起来荒谬至极,古今指婚,有谁敢抗旨不尊? 那可是皇帝指婚,怎么可能说退就退? 不,若是秦老夫人出面,还真有这个体面。

     与秦老夫人同年的老夫人,都作古了,在尊老和孝道盛行的当下,秦老夫人在京中的分量本就高。

     加之八年前万宣帝的生母薨逝,万宣帝已过继给了先帝,事关天家,大盛天家第一次遇到这种事,便争论不定。

     大盛朝以孝道治国,万宣帝想追封母亲,朝中却认为不妥,意见颇多,吵得不可开交,礼部为此中礼仪烦恼,最后,还是请教到德高望重的秦老夫人这儿。

     秦老夫人雷厉风行,依古敲定了大小礼节,有理有据,堵住多少人的嘴,又让万宣帝十分满意。

     最终,她亲自督查丧仪,万宣帝的生身母亲被封忠宁太后,得以皇家体面下葬。

     自那之后,秦老夫人深居简出,从不居功,真成京中活着的古人了,全了皇家体面,更得万宣帝感激。

     每年千秋节她进宫,张皇后都恨不得亲自照顾她的饮食,生怕她有不满之处。

     说句托大的,如今万宣帝见秦老夫人,都得礼待三分,太子更不必说。

     她进宫说这件事,不会太驳皇家面子,可是,再如何,这事关系也太大了! 薛瀚冷汗刷的一下落下来,他知道母亲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定是大事,但这门婚事都十几年了,作为家中主君,他便也考虑到,薛家第四代里,没有一个中坚力量,若联姻都没有个好的,只怕…… 还是男儿不争气啊。

     不过,他很快反应过来,便问:“母亲是想,以退为进?” 秦老夫人冷哼了一声:“你可以这么想。

    ” 退婚能不能成,是一回事,但它代表薛家的决心。

     秦老夫人不认为薛常安打何宝月一巴掌打错了,她要将薛何二家的矛盾,摆到万宣帝跟前。

     若万宣帝斥责何家,这样不止何家丢脸,往后平安安生了,常安也能平稳度过这一段,保住薛家的两个女儿。

     可何家在皇帝跟前,也很得势,这就有第二种可能,万宣帝和稀泥,帝王之术,不过制衡。

     后者薛家还是得处置薛常安,但也有转圜的余地。

     向来沉着冷静的老夫人,这一次,不是考虑家族,而是为孙女铺路。

     她豁出去了,闹到皇帝跟前,任谁看了,以后再想要对薛平安做什么,都得掂量掂量自己的能耐。

     薛瀚和冯夫人本就想把事情闹大,但谁也没料到,秦老夫人会使出何其大胆的一招。

     而此时,冯夫人也缓过来,她行了一礼,难以控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