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一周的培训,丛欣回国。
起飞时,巴黎还在下雨,五月份的天气萧瑟得好像初秋。
十个小时的飞行之后,航班在首都机场盘旋下降,已是第二天中午。
舷窗遮阳板打开,三千米云层上方骄阳灿烂,仿佛一夜入夏。
再从北京转机去长白山,又回到春天。
当地的雪季已经过去,沿途一片葱茏的绿意。
那一带多的是滑雪场,在各种旅游宣传软文里被称作“东北小瑞士”。
但真要是在网上搜“东北小瑞士”,结果起码出现十几个不同的地名。
所以,准确地说,也就只是“东北小瑞士”之一。
从机场到度假村不过二十分钟车程,很快便看到白桦林中一片阿尔卑斯风格的建筑群,尖顶、红砖、木格子老虎窗。
两万八千平的占地面积,两百零一间客房,毗邻一处赛级滑雪场。
主楼,别墅,室内外汤池,亲子儿童乐园,商务会议中心……丛欣熟悉此地每个角落,以及这里面的每个员工,从总经理到清洁工,她都认得。
其实前后就待了一年多,也是从筹开做起,但跟她过去接过的几家酒店又有些不同。
这家度假村建成已经多年,前年经法拍被收购,业主换了,跟着也换了酒管公司,挂上瀚雅集团旗下的高端度假线“瀚森”的招牌。
像从前的许多次一样,她到此地履职之前,集团公司负责酒店管理业务条线的副总裁郑徽找她谈话,玩笑说:“过去都是一张白纸,你已经画得轻车熟路,但是这次,要上难度咯。
”
她也确实感觉到了压力。
此地的总经理姓祁,气宇轩昂的一个中年人,走的也是一种常见的总经理style,开口便是各种管理学术语,什么合成谬误,什么幸福幻觉,最后以一声意味深长的感叹结尾,说:“管理啊,啧,它是门艺术……”
这个风格的总经理自然是白天坐办公室,晚上敬酒,跟业主代表以及地方上搞好关系,运营上的问题都交给副总去看。
而丛欣便是那个副总。
这座度假村是在房地产辉煌时期落成的,硬件极尽奢华,管理也极尽粗放,反正当时的业主也不指着运营挣钱,光是地产估价增值的部分就已经足够他们在资本市场上收割一波了。
直到几年之后经法拍易手,各种关联方的VIP账户余额仍旧没清完,还有原本的老员工,遗留问题一堆。
先交付验收,翻新装修,来回搓磨各种细节。
再到调整组织架构,推瀚雅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标准,开旧人,雇新人。
不夸张地说,此地就像是她一手一脚搭起来的一个家。
但这样的家,她已经有过许多个。
恰如集团的slogan,山水千程,欢迎回家。
丛欣开始工作之后的那几年,正赶上经济快速增长,消费升级。
瀚雅在各地开新店,她也随着集团版图的铺开到处跑,平均一年半换一个地方。
甚至就连这个“一年半”的时长也有讲究——筹开至少需要半年,开业之后一年才能申请星级评定,加起来刚好就是一年半。
她总是可以用这一年半搭建起一个“家”,并且确认它符合ISO9001质量管理认证体系的标准,然后离开,再换一个地方,从头来一遍。
这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