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那你现在怎么个想法呢?”
杜铁林说:“大哥,您不用为难,我自己想办法吧。
华光信托,我志在必得。
”“好吧,反正我已经劝过你了。
你好自为之。
”张文华说,“但我还是要提醒你,别去碰。
”
张文华见杜铁林心意已定,便不再多说。
再加上陆续有其他领导进来,此时此刻,也不方便就这个事情多言语了。
今日是王儒瑶先生的追悼会,此事最重,余了,都得暂且放一放。
王儒瑶先生的墓地,选在了北京怀柔的一处公墓。
最后的落葬仪式,杜铁林参加了。
那日气温虽低,但好在有太阳,等到正式落葬了,心情也不似最早那般悲戚。
万事万物,终了就是终了。
那天下午,从怀柔回来后,杜铁林回到办公室,抬头看到那两棵原本枝繁叶茂的发财树,竟然干枯发黄了不少,才想起来已经好久没有浇水打理了。
而且因为嘱咐了别人不准动,这么长时日,也就真的没人敢进屋来帮他打理。
杜铁林拿起办公桌上的剪刀,一阵修剪,将所有黄叶剪去后,两棵发财树仅剩的绿叶,竟变得孤苦伶仃。
一看到这,杜铁林便觉得泄了气,将剪刀扔到一旁。
站在落地窗旁,杜铁林从外套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这是落葬仪式前,师母特意拿来交给杜铁林的,说是王儒瑶临终前给他的几句交代。
纸条上就简短几句话,老师的笔迹颤颤巍巍,杜铁林又仔细地拿出来看了一遍,也记不清这是今天第几遍看这张纸条了。
眼睛里含了泪,看完这最后一遍,杜铁林将办公室角落里的保险柜打开,将这张纸条锁在了里面。
丧礼事宜完毕,约莫过了一周,杜铁林送师母及小茉全家去机场准备回美国。
师母说:“铁林,你老师也不在了,北京的房子你帮我打理一下,能卖掉就卖掉吧,我估计不会经常回来了。
”
杜铁林答:“房子先放着吧,偶尔回来的时候,也能有个落脚点。
我会派人时不时去开窗通风的。
如果真不想要了,我来帮忙处理。
您就在美国安心生活,
身体多保重。
”
师母说:“铁林,你自己也多保重,工作别太辛苦。
”
杜铁林说:“我知道,我会给您打电话的。
有什么事,随时跟我说。
”
这之后,杜铁林曾经设想拿一笔钱出来,用王儒瑶先生的名义设立一个专项奖学金,这事也得到了师母和小茉的认可,并表示王儒瑶生前还有些稿酬版税可以拿出来。
最后咨询下来,先得把今后资助的方向确定,还得制定相关章程。
杜铁林让林子昂先把前期准备工作做好,等到第二年9月开学之际,正式设立“王儒瑶专项奖学金”,以示纪念。
杜铁林往来香港的次数更加频繁,除了一些既有的业务沟通之外,见K总谈华光信托的事情,是重中之重。
中间K总有过几次反复,杜铁林觉得这是K总在耍鸡贼。
明面上,K总声称,这华光信托是上乘品相的资产,想要的人多了去了,但实际上这也只是一种谈判技巧。
杜铁林对此拿捏得精准,有一次杜铁林干脆在K总面前挑明了,华光信托要想脱胎换骨、焕然一新,除了他杜铁林之外,估计也找不出第二个有能力接而且敢接的买家了。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振华控股意欲接盘华光信托的事情,渐渐在圈内传开来了,但基本上都属于小道消息。
但金融圈么,传的就是这些小道消息,一旦公开宣布了,也就不存在任何的“套利空间”了。
关于这件事情,振华控股内部也做了要求,要做到三缄其口,而且鉴于事情的敏感性和交易完成的复杂性,还真的不是故意不去议论,实在是没人知道最后能不能做成。
光靠振华控股一家,恐怕也吃不下整个华光信托,杜铁林便寻思着再去寻找几个战略伙伴。
潜在的合作方已经有两家,一家是在华南地区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的中诚地产,因为地产业务的关系,中诚地产天然就对信托业务有兴趣。
另一家则是新晋崛起的电商物流新秀瑞通快递,刚刚借壳上市,也想寻思着往金融方向靠一靠,所打的主意也都在这“资金”的沉淀与赋能上。
大家都是聪明人,产业做大了,总免不了往“类金融”的方向上有所试探,一旦“资金”成为“生产资料”,这里面可做的文章,可就大了去了。
杜铁林目前所要做的,就是将中诚地产和瑞通快递牢牢地绑在振华控股的战车上,华光信托一役,必得要把各家的资源都拿出来,方才可以。
但凡有考虑欠缺的地方,怕是会前功尽弃。
某种程度上,这就像是一场“赌石”,考验的是行家的眼光和现场的胆量。
赌这玉石的人,首先得看准了,得精确地预估好这大石头里到底有多少“好货”,去了皮,去了碎料,能开出来多少可用之物,同时呢,因为这石头体量太大,外面蒙蔽的东西太多,即便是行家里手,也未必真的看得清楚,就怕一刀开下去,发现上当了,那就闯大祸了。
沈天放被杜铁林叫来具体参与执行收购华光信托这件事,已经被折腾得精疲力竭。
在此之前,但凡遇见K总的生意,沈天放警惕性极高,向来不敢沾。
但如今既然老板认定了这个事,他沈天放自然全力以赴,再苦再累也得扛下去。
在薛翔鹤那里,也是一样的态度。
虽然,这两个人内心里,对收购华光信托这件事,始终有疑虑和担心。
那么,杜铁林心里有担心吗?当然有啊。
而且,随着情况的深入,各种明里暗里的角斗,便开始滋生出来。
即便是联合着去拿华光信托的这几家合作方,彼此也得多沟通,生怕许多话没说到位,彼此生了嫌隙。
这其中,最怕最后关头付钱的时候,万一要是有一方掉链子,拿不出钱来,那就出大事了。
再说了,现在市场上钱紧了,不比过去那么宽松,凡事还得防一手。
为了保证最后的万无一失,杜铁林除了既有的两家合作方之外,又找了一家“国字头”公司参与其中,此间架构,也是花费了一番心思来设计。
目前看来,在杜铁林的精准规划下,各项事宜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就等着K总最后松口了。
但估摸着,不到最后签约一刻,还会有变数。
即便签了约,也保不准还会横生出什么事情来。
因为在这件事情上,振华控股内部多少有些不同意见,杜铁林便有点“一意孤行”的意思。
行船至河中间,不知前面是否有漩涡,因为放心不下,杜铁林便想着再去“师父”那里坐坐。
杜铁林给“师父”打电话,手机关机,估计是在打坐,或者忙其他事情。
隔了半天,又拨电话过去,还是关机。
杜铁林觉着奇怪,便又问了问与“师父”相熟的几个身边人,说是出去云游了,也不知道去哪里了。
此事,便只好作罢。
再后来,“师父”回来了,而华光信托的事情也基本上有了着落,杜铁林便没再去请教“师父”。
凭借着杜铁林的多方奔走和坚持不懈,K总最终同意了。
几家一起签署了框架协议,交易细节、各种安排均妥善确认完毕,也按照协议的要求,各自付了定金首款。
又一个多月,基本完成了各种后续工作,只等着监管部门批复了。
一旦批复同意,这块杜铁林梦寐以求了多年的信托牌照,从此就要改换门庭,成为振华控股系的新成员了。
收购华光信托这件大事,即将迎来最终的曙光。
杜铁林的内心是极其兴奋的,但他的身体却有些扛不住了。
自打王儒瑶过世以后,杜铁林好几次晚上睡觉,在半夜里惊醒,然后就再也睡不着了,胸口也常常发闷。
毕竟到了这个年纪,加上近期的这种工作强度,也着实把杜铁林累着了。
这些时日,常有商界精英猝死的新闻,联想到自己最近的情形,杜铁林心里有些害怕。
又因为最近半年接连参加了几次追悼会,或自己的老师,或过去的老同事,便害怕自己的身体也突然停止运转。
倘若真有这么一天,前面的辛苦,都将白费。
每每想到这,杜铁林就更加睡不着觉了。
利用工作间隙,杜铁林特意让林子昂和AMY陪同着,去阜外医院做了心脏彩超和各种检查,好在结果都还正常,便稍微放松一些,继续投入到工作中去。
当然,杜铁林也终于意识到,自己也是个“怕死”的普通人,在这肉身的底座上筑造事业的丰碑,他可不想碑还没树起来,人先没了。
更何况,华光信托的事情已经八九不离十了,在杜铁林的事业安排里,他正在逐渐接近那个“王座”,即将成就他自己的那个伟大的“商业帝国”梦想。
对此,杜铁林没有半点的怀疑,他比任何既往的时刻,都更加地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所做的每一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