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章 从圆明园茶室到振华控股

首页
这些本土投资企业,说振华控股就是土鳖型投资公司,要去还是得去大摩、瑞银这样的正规国际大公司。

    更有一位朋友和林子昂打趣道,振华控股的老板不就是你们中文系毕业的嘛,别看现在是有些规模了,但终归不是专业出身,谁知道以后会怎样呢。

     林子昂听了之后,总觉得朋友们的话没说在点子上。

     北京分公司最忙碌的时候,就是杜铁林来北京的时候。

    杜铁林平均两周就要来一次,每次待上两三天。

    他一般就住金融街的威斯汀,后来觉得进进出出的熟人太多,索性就让公司在建国门那边的国际俱乐部租了公寓,私密性好了很多,也算是他在北京的半个家了。

    偶尔上午没事,杜铁林就会去会所游泳四十分钟,然后出了住所,扎到日坛公园逛一圈,或者索性在北边的胡同里闲逛遛弯。

    杜铁林很少上电视宣传自己,走在大街上也没多少人认识他,倒也自由自在。

    偶尔去拍卖行看预展,因为杜铁林是常客,遇见熟人和他打招呼的几率,比在大街上真是翻了好几倍。

    再后来,杜铁林嫌麻烦,之后在拍场举牌的事情一律由林子昂代劳。

    而老板杜铁林则在电话那头指挥,或者事先掌过眼、看过实物之后,告诉林子昂一个心理价位,但凡超过心理价位,哪怕就多叫了一口,也不要。

    当然,这些也照例是后话了。

     林子昂在振华控股实习快两个月了,学校里还有一篇毕业论文要做,但基本占用不了他太多的时间。

    期间,班主任安可为问他实习感觉如何,是否和杜铁林有更多更深入的接触。

    林子昂均如实作答,杜总来北京的时候总是很忙碌,除了开会时能打个照面,也没有其他更多的交谈了。

    事实上,自打上次圆明园茶舍喝茶之后,安可为也许久没和杜铁林见面了。

    中间通过一次电话,谈了些其他的事情,临了安可为问杜铁林对他的这个学生林子昂怎么评价,杜铁林就说了三个字“还不错”。

     在林子昂这里,现在已是4月,身边的朋友们,要么基本确定了毕业之后的职业方向,要么就是定了留校继续读研,或者出国留学,各自的路径很清晰。

    而班上的同学,一大半都是继续读硕士,直接本科毕业就出去工作的,总数很少。

    林子昂显然是个另类,就想着直接工作。

    原本他已经定了一家报社,还有某家门户网站也给他发了offer,但中间斜插出来振华控股这桩事,也确实让他有些小为难。

     与杜铁林的见面是班主任安可为牵的线,这里面更多的是安可为对林子昂的偏爱,在林子昂看来,老师的面子一定得给足。

    而能与杜铁林直接见面,林子昂显然是兴奋的,尤其是真的见了面之后,天然的有了亲近感。

    作为一个心智早熟的小伙子,林子昂渴望强刺激,骨子里有好胜心,但在自己的原生家庭里,从小到大顺风顺水,便打内心里希望经历风雨。

    振华控股和它背后的整个金融行业,就像是一片丛林,陌生、刺激、危险,具有挑战性,与此同时,诱惑、陷阱、交易,暗流涌动,这些都对他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但实习的这两个月,林子昂却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能胜任这份工作?毕竟这是家投资公司,与自己所学的专业实在差距太大。

    以他这两个月的浅薄见识,振华控股里面的员工可真的是在正儿八经地做着市场分析和各种投研尽调。

    这些工作中的干货,即便林子昂足够聪明,没有一年半载的实际操作,怕也难以摸到门道。

     林子昂父母那里,也多次询问,问林子昂毕业后究竟怎么考虑?如果需要出国读书,父母全力支持,钱的事情从来就不需要林子昂多担心。

    若要工作,父母则希望林子昂尽量留在北京,工作稳定了,再在北京买套房,首付的钱家里出,剩余的房贷林子昂自己还,这钱也是早就准备好了的。

    林子昂感恩父母的宽容,但这种按部就班的生活路径,始终不是林子昂想要的。

     杜铁林的出现,似乎燃起了林子昂内心的欲望之火。

    或许这个人就是他的人生榜样,或者这只是一次预料之外的偶遇,在没有确定之前,什么都是未知数。

    与这样的一个未知数相比,林子昂面前还有一件棘手的事情,倒实实在在的要“确定”下来了。

     这件已经不是“未知数”的事情,就是林子昂的女朋友修依然提出要和他分手,而且已经说了好几个月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