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1章

首页
山坳,天气暖和了,山坳里的溪流也活起来了,有个老头坐在小溪边,一直在看水里头游来游去、比蚯蚓还细瘦的那种小线鱼,嘴里还不住“咦”、“呀”,一惊一乍。

     这个老头就是陈天海。

     老扣和二浩子没当回事,径直从陈天海身边过去了,然而等他们折腾了一两个小时、拍好了视频回来,发现陈天海还坐在那儿看鱼。

     就算是水里有黄金,也不至于看这么久吧。

    老扣好奇,上去跟陈天海搭话,几句问过,心说:坏了。

     一问三不知,满脸茫然,怕不是个老年痴呆吧。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老扣没什么助人为乐的精神,拍拍屁股就想走人,但这时候,二浩子的脑瓜子又动起来了。

     他说:“叔,这人讲普通话,没什么口音,肯定不是本地人,会不会是走失的游客啊?你看他,肤色比咱白几个色号,八成是城里人、不大受风吹日晒。

    还有,看他这手,软绵绵的,茧子都没有,男人手如绵,身边有闲钱,享福人的手啊。

    ” 老扣听懂了:这是个享福人,又是个老人,老人走丢了,家里的儿女多半急着寻找,没准还挂赏金悬红呢。

     是笔有赚头的买卖,两人高高兴兴,把人领回了家。

     回家之后,如火如荼的“反向寻人”工作就开始了,先上网搜找,近期乃至前两年的寻人信息看了不少,但都对不上。

    想发帖求助吧,又怕多人经手、自己分到的就少了。

     老扣觉得,还是得从当事人入手。

     他试着和陈天海交流、想从他嘴里拿点线索,哪知陈天海虽然识文断字、说话也有条理,但一问到关键的,人就发懵,只会抱歉地笑。

     老扣气得吼他:“不记得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也就算了,名字呢?名字总记得吧?” “名字”这两个字好像点中了陈天海,他眉头紧皱,似乎在绞尽脑汁、回想着什么。

     二浩子觉得有门:“叔,他对‘名字’好像有反应。

    咱没事多问问,没准什么时候,他就想起来了。

    ” 某种程度上,二浩子押对宝了,几天后,又一次被问到“名字”时,陈天海忽然含糊地念了几句话,都是四个字四个字的,譬如“云头依人,有口便吞”、“游子方离,慈母牵挂”。

     但问他是什么意思,他又说不上来。

     不过好歹是有了进展,老扣略感欣慰:“是个文化人,还会背唐诗。

    ” 二浩子不敢苟同:“四个字的,不是唐诗吧?” 老扣瞪他:“你懂什么?四唐,五唐,七唐,他念的这是四字唐诗!” *** 而今终于把金主盼来了,老扣人逢喜事,话多得收不住:“不容易啊,我们看了多少帖子,眼都看瞎了……” “你发的那个,是老版寻亲网,人家现在早改版啦。

    好在信息是录进去了,我们那是按年扩大搜索范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