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61章 胡走漠北

首页
峻沉吟良久,说道:“被俘者,一律视为奴仆,而后分配与立功将士;归降者,编入部道,为汉世守边疆。

    ” “诺!” 鲜卑的指挥中心被霍峻打掉,在开了天眼的情况下,必须尽快联络上各路大军,以半征半招降的形式,解决阴山以南的各部鲜卑,免得夜长梦多。

     将阴山以南的胡人的解决,汉朝可以将归顺的南匈奴、乌桓外迁至边塞,作为汉朝的护边仆从军,与归降的鲜卑各部杂糅共居。

     两汉时期,不单单仅有南匈奴、羌人内附,在幽州地区还有乌桓内附。

     乌桓的内附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在漠北之战后,匈奴丧失对东北的控制权,霍去病徙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等幽州五郡塞外,为汉侦察匈奴动静。

     西汉覆没,乌桓被北匈奴降服,从而为其入寇劫幽州。

    至刘秀执政后期,乌桓反叛北匈奴,在刘秀的金钱外交下,归附东汉,从塞外迁至幽州内部,协助东汉屡平叛乱, 东汉晚期,随着中央的衰弱,乌桓在蹋顿的带领下,重新在辽西崛起。

    袁绍为了拉拢乌桓对抗公孙瓒,采取和亲、绥靖政策。

     曹操北灭袁绍之后,出兵远征塞外,于白狼山大破蹋顿,将各郡乌桓内迁,打乱分成数部,吸纳入魏军的骑兵体系中。

     南汉灭魏,除了将南匈奴分得更细,则就再次将建立起对乌桓的统治。

    二者人口相加,其人数不下三、四十万,分布在并州至幽州地界。

    此番征讨鲜卑人,乌桓骑、匈奴骑出动不少。

    当下中原人口凋敝,做不到迁民移边。

    即便强制迁民,恐也会因环境问题,从而导致百姓内逃。

     以目前的情况出发考虑,将在内地生活的少数民族外迁到河套、塞外,配以合理制度,既能让他们为大汉控制漠南,更能为边疆地区解决胡化问题。

    等日后人口繁衍出来,将汉人外迁不是什么困难之事。

     随着夜色渐深,霍峻与众人又聊了些琐碎之事,诸将才陆续退下。

    然诸将虽走,不代表霍峻可以休息。

     借着灯光,霍峻持笔而书先向长安报捷,之后再仔细阐述边塞胡事,提出恢复朔方诸郡的必要性,且在恢复郡制之后,如何在河套上建立起统治的相关建议。

     在书信的结尾,霍峻担忧提出,以胡人守边的制度难以持久,大体只能维持数十年。

    如果欲长治久安,必须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