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哭,就连眼泪都溅到了皇帝坐的龙椅上。
】
【八品小官做出如此出格的举动,可想而知赵构的怒火。
除此之外,赵构与陆游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积怨已深”。
或许是主战派与主和派的天生不和,陆游有许多观点都与赵构矛盾。
】
【举个例子来说,就“都城”一事,陆游曾多次上书,认为南宋不该定都临安,请求高宗迁都建康。
】
【几乎所有的主战派都不满以“临安”为都城,或多或少都向赵构提议将都城建在靠近宋金边界的地方,这样才能占据有利地势,创造北伐机会。
例如宗泽曾经强烈要求回都东京;李纲则认为建都最好是在陕西关中一带,其次是湖北襄阳,最保守也应该定都在建康。
张浚也认同定都建康是比较好的选择。
因为金和南宋是以淮水为界,建康的位置逼近淮水,城高三丈,江山险固,历来被认为是帝王之都。
退,易于坚守;进,可以北望中原,力图恢复。
】
【至于临安,主战派都认为这不是一个理想的都城。
例如张浚就说过,待在临安这个地方,在内,容易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对外,又难以号召中原。
杭州是个什么地方?——“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安逸的日子过惯了,就容易消磨人的斗志。
后来的爱国英雄辛弃疾也和张浚观点一致,认为临安既不能守也不易攻,一旦发生战争,就很容易成为瓮中之鳖,只能束手就擒。
】
“放屁。
”听到这里,赵构粗俗地骂了一声:“这陆游懂什么?朕定都临安自然有朕的考量。
临安的好处明明就是……”
【临安的好处,只有赵构知道,又哪里是“天真”的陆游可以明白的。
临安除了“暖风熏得游人醉”,方便赵构享乐游湖之外,还有一个更关键的原因:地理位置。
】
【临安靠近东海,一旦发生战争,赵构可以随时收拾金银细软进行“航海”。
他登基后的前几年,被金兵一路赶到明州,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全靠着“航海”从明州逃到温州,这才保住了一条性命。
】
【新仇旧恨加在一起,好不容易踏进官场的陆游果然倒了霉,他还没坐热屁股,就被迫卷起铺盖打道回府,重新在老家过上了“钓鱼砍柴”的清闲生活。
】
【“轮对”一事无疑令陆游的仕途受挫,但他一生却从未对此感到后悔,甚至将“泪溅龙床”视为人生中做过的最自豪的事情之一。
多年后他回忆此事,写下《十一月五日夜半偶作》,诗中言:“寂寞已甘千古笑,驰驱犹望两河平。
后生谁记当年事,泪溅龙床请北征?”】
“想不到小郎君竟有如此胆识!”
听到这里,张浚微微颔首,不由向右望去。
与他骑马并行的,赫然就是少年陆游。
陆游冲出城门,一路北上。
马是日行千里的宝马,没多时他就将临安城远远甩在身后。
为求速达,陆游自持手握虎符,便一路走了更为便捷的官道,他才入宣州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