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章 【纪实诗】杜甫三绝句

首页
儿臣年富力强,而父皇只剩十载寿数,若是国祚频变,容易民心不稳啊!” 听到这,一直沉默的李世民冷不丁地开口:“仙人有说,安史之乱是你平定的吗?” 太宗一言,众人顿惊。

     水幕只言肃宗756年于灵武即位,却还没说安史之乱何时平定。

     “必是儿臣!”李亨不以为然,信誓旦旦:“除非这战乱持续数十载,不然定是在儿臣在位期间平定。

    自古战乱,逾时十载屈指可数,太宗不必担忧。

    ” “是吗?”李世民似笑非笑。

     与此同时,水幕画面再次变动,月兮占据了主屏幕: 【揭晓答案的时刻到了!刚才我们说到761年大唐天灾,与此同时,各地反叛不断、将士掳掠百姓,民生艰难。

    大家不约而同想到一个问题:皇帝在干嘛?】 【肃宗一生颇有波折,他尚在杨氏腹中时,李隆基就曾想用堕胎药杀死他,只是最终没有下手。

    他青年时代,目睹了唐隆政变、日杀三子等残忍事件,见证了宫廷倾轧的黑暗血腥。

    就算当上太子后,他也一直生活在父皇猜忌、权臣威胁的恐怖阴影中。

    迈入中年后,安史之乱虽给大唐带来了不幸,却也给李亨带来了机会,他以性命为赌注,终于坐上了皇位。

    】 听到这里,李亨响亮地啜泣了一声,两行热泪滚滚而下。

    他故作坚强地仰起头,却恰到好处地将委屈隐忍的面庞展现在众人面前。

     有臣子心软,听到这里轻声叹气,望着李亨的目光也不由多了几分怜悯。

    但石潭角落小屏中的李世民却面无表情,甚至觉得李亨有点上不得台面。

     说真的,李亨这套都是他玩剩下的,而且谁比谁惨都还不一定。

    弱势的开端应当是奋进的动力,而不是拿来博得同情的玩具。

     【千辛万苦,终于登基,可肃宗并没能在皇位上大展拳脚。

    在他短短的七年皇帝生涯中,给后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那一场灵武登基。

    不可否认,肃宗在位时也曾试图平定战乱、复兴经济,但或许是能力所限,他最终没能成功。

    】 【此外,或许是被叛乱牵扯了大部分精力,肃宗没有及时察觉后宫、宦官势力的膨胀。

    在其放任之下,宦官李辅国开始操纵军政大权,而他的皇后同样也开始干预政事,由此给安史之乱后的重建留下了难消的隐患。

    后世评价他即位后,“宦妾交煽,甘蹈前车,既不能保其子,且不能安其父”,认为他过多于功。

    】 【最为不幸的是,肃宗并没有遗传到玄宗的长寿基因。

    公元761年,当杜甫写下那句半讽半怨的“既称绝世无,天子何不唤取守京都”时,肃宗正卧病在床,根本无力掌管朝政,只能命太子监国。

    】 【当时间来到762年,中原大地上的悲惨事件愈演愈烈。

    一方面,山贼塞路,强盗横行:段子璋反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