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没多久的眉眼再次冻结,他盯着跪地的邓景山,冷笑不止:“好、好、好……好你个邓景山!”
邓景山无所畏惧地抬着头:“臣实话实说,绝无虚言。
”
见所有臣子都抬头望着自己,李隆基强忍怒意,一字一顿:“既然爱卿认为朕不如太宗,那朕倒偏要让你看看朕的本事。
朕会让你心服口服地承认,到底谁才是千古一帝、万世明君!”
言罢,李隆基趁众臣不备,猛地挥手。
“别!”
“圣人!请住手——”
众人一跃而起,阻拦的呼喊堪称撕心裂肺,可惜缓不济急,大家眼睁睁看着水幕上的文字变成了【您已拒绝对方的好友申请】。
见状,就连好脾气的郭子仪都忍不住对李隆基怒目而视,上前一步痛心道:“圣人,您为何如此?!”
“安史之乱尚未发生。
”李隆基不慌不忙,面色自得:“无需太宗助力,朕自己就能阻止安史之乱!朕会让你们看到朕的实力。
”
“这是赌气的时候吗?圣人,您合时才能……”李光弼气得甩袖,看着面前一脸傲慢的李隆基,他又说不下去了,最后只能一声接着一声叹气,仿佛瞬间老了几岁。
“圣人您……您!唉!”郭子仪深深望着李隆基,顿了顿,又是一声长叹。
他强忍着泪,转头望向李光弼,疲惫安慰道:“事已至此,蓟郡公,咱们还是研究下子美的诗吧。
河西那边还得靠你领军,你要振作起来!”
众臣摇头叹气,也不待李隆基发话,自顾自地聚成一团,第一次集体孤立了他们的圣人。
这次就连李亨都成功加入了聊天队伍,他在路过父皇时,响亮得地“啧”了一声,假装自言自语:“皇帝和皇帝,区别还挺大。
”
“小兔崽子,你!”
李隆基暴怒,正欲上前把李亨揪回,但石潭骤然响起声音——这一次,所有人反应极快,前扑后拥地将石潭围了个结结实实,默契地把李隆基挤到了最外侧,不让他靠近。
月兮的声音很快再次响起——
【杜甫的“三吏”“三别”完整而集中地描绘了“安史之乱”时期普通百姓生活的苦难,深刻描写了民生疾苦,展现了田园荒芜、夫妻分别,青壮年乃至老人被征丁,战死沙场的情景,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不幸和困苦。
】
【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三吏”“三别”或许可以被称为杜甫最著名的纪实组诗,但绝不是他内涵最凄惨悲哀的诗篇。
就像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绝不仅限于战时的刀枪剑戟、横征暴敛。
】
【而其中最为惨痛的,莫过于天灾人祸下的饥荒问题——自古以来,教化百姓莫不以伦理为重。
但在饥荒的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