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9章

首页
遮天蔽日的雨帘,把雄伟的式乾殿笼罩其中。

     殿室内安静不同寻常。

    围拢着长案跪坐的元治和武泽面色凝重。

     一份空白的黄绢圣旨摊在长案上,荀玄微执笔疾书,写一条,念一条。

    清冽嗓音回荡在密室里。

     “奉圣谕,传位于皇六子,元泇。

    ” “宣城王元治、司空太原王都安为辅政大臣。

    ” “太子元澈废为庶人,放归冀州,令守祖宅龙兴地。

    ” “皇后沈氏、平卢王元宸,待审论定。

    ” 写完把笔放去笔山,吹干淋漓墨迹,将黄绢圣旨左右卷起,递给元治。

    “这封遗诏,可拿去圣驾面前验看。

    ” 在元治欲言又止的眼神里,又拿过第二幅黄绢,毫不迟疑落笔,洋洋洒洒写下截然不同的遗诏。

     口吻平静念道,“奉圣谕,传位于宣城王,元治。

    ” 元治的呼吸猛然粗重起来,霍然起身! 他站在书案边,极力遏制着激动起伏的情绪,指向第二行,“这里。

    辅政大臣的名姓,添上荀君自己。

    ” 荀玄微淡淡一笑,“谢殿下。

    ” “司空太原王都安、尚书令颍川荀玄微,为辅政大臣。

    ”念到这里顿了顿,“辅政大臣按惯例可有四人。

    ” “还有大长秋卿。

    ”元治转身面对在场的武泽,许诺下去,“大长秋卿人在内廷,姓名虽不在辅政大臣的名列中,实为辅政大臣。

    ” “如此为三人。

    ”荀玄微语气寻常地提议,“臣和王司空为文臣,大长秋卿为内相。

    殿下可考虑过提拔武勋之臣,为辅政大臣第四人?” 元治神色显露瞬间的异样,随即压下去。

     “不必添人了。

    ” 荀玄微的视线瞥过对面一眼,不再劝说,继续落笔,边写边念道,“太子元澈废为庶人,放归冀州,令守祖陵龙兴地……” 元治的面色再度绷紧了。

     他强做镇定地试探。

    “小王觉得此处不妥。

    荀君觉得——是不是应当改一改?” 试探被轻巧地拨了回来。

    “还请殿下明示?” 窗外雷声隆隆。

     室内的两份遗诏,逐渐成型。

     一阵急骤脚步声走近,门外响起紧急的敲门声。

    “殿下,大事不好!” 门外传讯之人的声音都变了。

    “东宫五百禁卫哗变,欲闯宫抢出废太子!逆党已经闯入太极门了!如何应答,请殿下明示!” 元治毫不惊慌,似乎早有准备,即刻下令。

     “区区五百人而已。

    急调内廷诸卫,入太极门围剿。

    ” 荀玄微放下笔起身,“五百人虽不多,于宫禁要地哗变,只怕会惊扰了各方。

    殿下召萧昉入宫罢。

    他手里可以调动的兵马不少。

    ” 元治却不同意。

    “两千内廷禁卫,镇压不了区区五百人?不必萧昉插手!” 荀玄微的目光多了深思,落在第二份圣旨上。

     四位辅政大臣名录,第四位从缺,没有统领京畿治安的司州刺史萧昉。

     元治传下围剿之令,压抑着激动神色大步过来。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