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章 大卫王瓶 一千零一夜的传说

首页
一头高大如山岳的魔鬼,披头散发,丑陋凶恶。

    老渔翁被这个魔鬼吓呆了,正害怕,没想到魔鬼却向他求饶,说:‘伟大的所罗门,饶恕我吧,我再也不敢违背您的旨意了。

    ’老渔翁说:‘所罗门已经去世一千多年了,如今是他身后的末世纪。

    你这个魔鬼是怎么钻进这瓶子里的?’魔鬼一听,当即道:‘渔夫啊,我向你报喜,因为我要杀死你。

    ’老渔翁问:‘你为何要杀我?难道我把你救出来,反而犯了罪?’魔鬼向他讲述,说它本是魔王阿里曼手下的魔神,名叫阿卡玛纳,神通广大,被它所掌控的人将会失去分辨正邪善恶的能力。

    因为与所罗门?大卫作对,被他捉了去,封印在这瓶中,盖上六芒星印鉴,投入大海,永世不得超生。

    它在海底度过了无数年,第一个世纪,它发下誓愿:谁要救我,我就让他终身荣华富贵。

    可是没人来救它。

    第二个世纪,它发下誓愿:谁能救我,我将送给他地下所有的宝藏。

    但仍没人救它。

    第三个世纪,它发下誓愿:谁能救我,我就满足他三个愿望。

    结果还是没人救它。

    到了第四个世纪,它愤怒了,发誓:谁来救我,我就杀死他。

    而老渔翁恰好在这个时候救了它。

    ” “阿弥陀佛,世界万有,生灭变化。

    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

    老渔翁福祸悲喜弹指百变,当真是我佛真法的绝妙注释。

    ”玄奘也被这个异域传说震惊了,当然他感受到的不是恐惧,而是这个故事里饱含的深意,“那么,后来呢?” “后来,老渔翁说,看在我救了你的分上,你让我死,就要让我死个明白。

    你这偌大的身躯,如何钻进这么小的瓶中?那魔鬼颇为得意,为了展示神通,将身子化作一缕青烟,钻进了瓶中。

    老渔翁手疾眼快,捡起锡封盖住了瓶口。

    那魔鬼知道上当,想要出来,却被六芒星封印阻挡。

    老渔翁将瓶子重新扔进了大海。

    ” 麴文泰说完,唏嘘不已,玄奘叹道:“人人都有佛性啊!正是这老渔翁的急智拯救了自己。

    ” 两人正聊着,忽然听到一阵轻微的哽咽声,两人诧异回头,却见正在睡觉的阿术闭着眼睛,脸上却淌满了泪水。

     麴文泰原本没在意这个孩子,这时却禁不住愕然:“法师,这孩子怎么了?” 玄奘心知肚明,皱眉想了想,走到阿术身边低声道:“阿术,莫要憋在心里了。

    陛下并非恶人,你可以向他原原本本讲述清楚,相信陛下一定会还你一个公道的。

    ” 阿术慢慢睁开眼,蔚蓝的眼睛里涌满了泪水。

    麴文泰更摸不着头脑:“法师,这到底怎么回事?” 阿术忽然嘶声尖叫:“是你……是你杀死了我的叔叔,我的族人!” 麴文泰大吃一惊:“法师……” 玄奘摇头叹息:“陛下,阿术这孩子不是我从长安带来的,而是从莫贺延碛中捡来的。

    他本是粟特人,和叔叔、族人一起行商前往长安,路经焉耆的时候,与一群焉耆商队同行。

    不料到了莫贺延碛……” 麴文泰猛然站起,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指着阿术:“难道……难道……” 玄奘点头,深深凝视着他:“二王子在莫贺延碛中杀死的商旅,就是他的族人,当时他藏在了沙底,才幸免于难。

    后来贫僧恰好经过,可怜他的孤苦,就随身带着他,打算将他送回撒马尔罕的故乡。

    ” 麴文泰颓然坐下,脸上阵红阵白,嘴唇嚅动:“法师,弟子……”那模样,就像做了错事的孩子被当场抓住一般。

     “陛下,”玄奘低声道,“贫僧虽然知道高昌与焉耆的争端,理解陛下的苦衷,可如此屠杀商旅,是否违犯了我佛戒律?” 麴文泰呆呆地坐着,心中剧烈翻腾,浓浓的悔意和羞愧使他无法抬起头。

    他生平好名,立志要做高昌国史上最贤明的国王,这才费尽心机从伊吾王手中将玄奘“强抢”了过来,没想到自己政治角逐中最黑暗、最血腥的一幕,却被这位大唐名僧亲眼看见,并且将受害者带到了自己面前。

     “法师……”麴文泰呆呆地看着玄奘,脸上泪水淌了下来,“弟子是受过五戒的居士,怎敢无故杀生!只是,弟子想为善业,国王却是桩恶业,在这国与国的争端中,丝毫没有天理人情可讲,法师也知道,丝路控制权乃是西域小国的生存命脉,焉耆人想更改丝路,若是弟子心存善念,我整个高昌国就会被大漠的风沙所淘汰,百姓离散,国家崩溃!” “难道国与国之间就不能和睦相处么?”玄奘问,“陛下可有法子与焉耆和平相处,不再造成杀戮?” 麴文泰苦笑:“这不是愿不愿的问题,就拿我高昌国来说,丝路一旦改道,商旅断绝,商税枯竭,我高昌国内这块绿洲的耕地草原,远远不足以养活这三万国民,于是百姓们就会逃亡到他国。

    ” “那么人口减少,国家虽然小了,生存是否能维持?”玄奘问。

    他倒不是质问,而是确实想了解西域诸国面临的问题。

     麴文泰连连摇头:“法师,您不知道,沙漠中的绿洲国家,是靠人力来维持的。

    因为在这大漠中,绿洲内的水源远远不够,我们必须修建复杂的水利系统来灌溉庄稼。

    就拿高昌国来说,我们从城北二十里外的天山脚下修渠引水,再通过支渠引入高昌王城周边。

    除了一条主渠之外,城西有水渠十六条,城东有十七条,城南城北各九条。

    如此繁复的水利系统,需要多少人维持?” 玄奘吃惊:“竟然有这么多水渠?可是贫僧来的路上,却所见不多啊!” “呵呵。

    ”麴文泰苦笑,“法师当然见不到,大多数都是井渠。

    所谓井渠,就是那些隐藏在地下的水渠。

    大漠中气候干旱,水渠如果露在地面就会蒸发殆尽或者渗入沙地,所以我们便利用天山地势高、城中地势低的条件,在地底掏挖水渠,穿过戈壁滩,进入灌溉区。

    在灌溉区,每隔百步,就在地下暗渠的上方打出垂直竖井,来提水灌溉。

    仅仅高昌王城,井渠总长就达七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