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6章

首页
孟府知府知道,肯定是要拉着殷博士一起做事的。

     天齐国各地,都已经习惯蒸汽机,并且抢着建造蒸汽厂。

     如果说最大的蒸汽水泥厂在肃州。

     那最大的蒸汽纺织厂,就在松江府。

     黄阿婆建起来的纺织厂,招收了近三千的女工,如今都是熟练工了。

     像南齐府想要建造纺织厂,就要从黄阿婆的厂子里请人去帮忙。

     所以纪元所在的工部,特意单开一个部门,把厉害的技术女工招进工部,成为工部女官,便能去支援各地。

     此事也有人反对。

     可还是那句话。

     谁家没有女儿。

     越是大家族的女子,越容易学到这些技术,越能掌握知识。

     堵住这条路,也是堵住他们自己的路。

     加上纪元在这几项事情上,简直说一不二,推进的也很迅速。

     整个天齐国,都在因为新技术的产生,而发生变化。

     科举同样在变革。

     已经有了小范围的工科考核,肉眼可见,以后会越来越完善。

     变革是很难,但又不是那么难。

     毕竟这些变革,是可以看得到的。

     各地越来越多的水泥道路,越来越多的橡胶轮胎。

     以及各地的蒸汽工厂。

     还有占城稻,麦子良种,都在以超快的速度推广。

     可最让人惊讶的是。

     各地百姓的识字率,似乎在这几年里,增长的格外快。

     但凡进了什么农会工会的,至少都会写自己的名字。

     不认字? 不认字学啊。

     别人都能学会,你也可以的。

     最简单的一二三四,最简单的名字,你们也可以的。

     扫盲,并非是从孩童开始,应该从大人开始。

     便是七老八十了,也是可以学的。

     而他们也可以影响自己的下一代。

     这样的变化,让这个几百年的帝国,好像焕发出不同的生机。

     只是外面的生机,跟京城的沉闷,似乎有些割裂。

     别说外地进京的官员了。

     就算是跟外面联系紧密的官员,都能感受到京城,或者说皇宫的沉闷。

     六月份,从粤地过来的官员回京述职。

     他想跟人讨论工厂建设的问题,却发现大家在吵什么大学士谁来当。

     他还想问问蒸汽船的研究如何了,海运真的需要这种好东西。

     可根本没人回答。

     他们只会说,皇上跟太子因为这件事争吵的厉害,你可别说了。

     这是怎么回事啊! 外面工厂办的如火如荼,你们都不知道吗? 还好有年轻官员拉着他道:“你傻啊,这些去工部,工部都有答案。

    ” 粤地官员无语,闷头去工部。

     好在,工部还是新气象。

     在工部得到想要答案之后,这位官员看了看皇宫方向。

     他并不知道要怎么形容皇宫的景象。

     纪元却是知道的。

     腐朽。

     老一套。

     在他们的权力漩涡中斗个不停。

     因为大学士谁来当这件事。

     皇上跟太子在这个战场上角力,应该都动了真怒。

     好在这天下间,京城是中心,也不是中心。

     很多东西,已经遍地开花了。

     所以这边的争斗看着声势浩大,好像能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

     但事实上,这里面的皇帝太子到底是谁,好像已经不太重要了。

     反正他们吵的确实热闹。

     皇上觉得太子想法太多。

     太子觉得皇上一点也不信任他。

     不过最终这个位置,还是让纪元坐上了。

     李家,吴家,太子党羽,以及支持纪元的人,都想让纪元做大学士。

     就算是太子本人,似乎也有点阻止不了。

     六月十七,朝会上,皇上不发一言,纪元领旨谢恩。

     天齐国最年轻的大学士,就此诞生。

     二十六的天齐国大学士,古往今来再也没有了。

     皇上脸色难看。

     太子也觉得有些恍惚。

     这是他想要的吗? 这又是他促成的吗? 好像不是,又好像是。

     反正下朝之后,纪元头一个对他表示了感谢。

     纪元,确实是他的人吧? 也确实是太子党吧? “殿下,粤地人过来了,说是对蒸汽船有些想法。

    ”纪元道,“闽地也有人来,还说带来海外的人,想要求见殿下您。

    ” 太子点头,把刚刚的想法抛到脑后。

     他可是太子,甚至在大学士的争斗中胜过了父皇。

     纪元聪明的话,肯定会继续支持自己。

     而纪元的聪明,似乎不用再印证了。

     送太子跟粤地,闽地的人去聊蒸汽船,纪元在工部外面,看到一个熟悉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