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2章

首页
五十多个国家),而要去的所有国家都拒绝了他们的移民申请。

    美国的领事对他们说,不服的话,欢迎他们半年后再次申请。

     美国也是个排挤歧视犹太人的地方,你能相信吗?!彼得停下讲述,朝我睁圆巨大的黑眼睛,讨公道地摊着两只苍白的巴掌。

    美国给犹太人的签证定额并不因为纳粹的迫害而增加。

     我心想,我表哥一次去犹太人住的豪华社区送洗干净的衣服,回来时脑瓜让犹太男孩儿们开了瓢。

    同一个表哥,有一次和几个唐人街的男孩儿开了一个黑人小伙子的瓢。

    美国是个好地方,各种人都能找着歧视的对象,形成一个歧视的大环链。

     彼得接着往下讲。

     彼得的母亲可没闲着,在丈夫被五十多个国家的领事馆拒签之后,她找到了一个地址。

    中国总领事馆的地址。

    不少犹太人开始传递这个地址,说是那里可以签发去中国上海的签证。

    母亲告诉全家,中国领事馆里有个何总领事,所有在总领事馆门口大排长龙的犹太人都是等何先生开恩的。

    何先生一开恩可以让全家到中国上海。

    上海?那是个什么鬼地方?太远了,彼得的父亲反对。

    太远?彼得的母亲反问:离哪里太远?!母亲这句话使全家苦笑了。

    对于从来没国土的寄居者来说,哪里算是太远?!“farfromwhere?(离哪里太远?)”问这话的似乎不止母亲。

    寄居者们几千年来都会这样苦笑着玩味这句诘问。

     就像母亲做任何事都留一手一样,办理去中国的签证也是她的留一手。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的“水晶之夜”爆发了。

    父亲的一个合作伙伴被打死了。

    父亲并不晓得厉害,利用他在商界的影响想跟一个在政界的熟人“谈一谈”。

    第二天一清早,父亲就被堵在浴缸里,水淋淋地穿上了大衣皮鞋,被带走了。

    彼得抱着他的内衣内裤、降压药片、安眠药片、床边书籍追了两条街,不知怎么一回事,负责逮人的男子一顺手把彼得连同包裹一块儿拎上了囚车。

     母亲的留一手太英明了。

    贝多芬广场边的中国领事馆对于彼得母亲毫不陌生。

    此前她已经来过两次,每次都因为排队的人太多而放弃。

    第三次是春天的清晨,领事馆的大门上贴了纳粹的封条,说是“此建筑为犹太人产业,已被政府没收”。

    而在不远处的约翰路街口,一大片黑衣黑帽的犹太人。

    彼得的母亲在这里听说,纳粹封了中国领事馆之后,何先生自己花钱租了一间私人公寓,挂出了领事馆牌子,继续办公,给犹太难民发放去上海的签证。

    等候签证的人攻城一样,里三层外三层围着领事馆的院墙。

    一片窃窃私语,说不知谁告发了何领事,何领事的上司派了调查员来,看看何领事到底一张签证卖多少钱。

    人们开始对小公寓内大声说话:我们可以做证啊,何先生一分钱的贿赂也没收过;假如何先生可以贿赂,我们宁愿让他发财,也不愿把带不走的动产不动产留给纳粹啊!……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