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一章 三日风云起

首页
管了这里,重新修缮。

     这帮和尚可有钱得很。

     坊中居民,一来可出租房屋,给善信居住,二来可接昭国寺修葺房屋等杂活,过的也还算安逸。

     张彪此来,是为了找香积厨借钱。

     只要药材产地出事的消息属实,他就能小赚一笔,还钱后还能囤下一批药材。

     刚进坊门,便闻寺院钟声。

     此时已过晌午,依旧香客如云,张彪对这寺院不熟,却晓得这帮和尚套路,直接找了知客僧,亮出腰牌,道明来意。

     “原来是六扇门的捕头大人……” 昭国寺掌管香积厨的,是一位叫法善监院,身宽体胖,面慈目善,查验过身份后,微笑道:“张捕头勿怪,虽说您是公门之人,但千两银子不是小数,总要问清缘由。

    ” 张彪见状也不奇怪。

     各地寺庙放贷,从春到秋,百姓利息为五成,公门中人利三成。

     也就是说,一百两银子,从春耕到秋收,要还一百五十两,妥妥的高利贷。

     就这,百姓还感激涕零。

     因为京兆府也放贷,并且利息加倍,百姓借百两,从春到秋,要还二百两,公门之人也没优惠。

     至于香积厨的钱,除去和尚自己的,大多是京城大小官员存放,按月支取利息。

     这是京中许多小官俸禄微薄,却能活得滋润的原因,同时也是寺庙生存之道。

     同理,和尚们也不怕你欠钱不还,因为告到京兆府,不良人们就会连夜捉拿,领取赏银。

     张彪沉默了一下,“实不相瞒,想做些药材生意,缺少本钱。

    ” 法善和尚先是一愣,随后摇头笑道:“张捕头是想囤药低买高卖吧,来晚一步也。

    ” “昨日夜间,便有不少人来支取存银,甚至借了数倍,恐怕如今不止安仁坊,就连那些城外药商存货,也都被人包了……” 张彪眼角抽搐,“动作这么快?” 法善微微一笑,正要说话,却听得茶室敲门声响起,同时伴着个焦急地声音,“监院,后堂出了点事……” 法善听到,眼神微变,但还是笑着对张彪道:“张捕头还请稍等,容贫僧处理点杂事。

    ” 张彪装作心不在焉的模样点了点头,“大师先忙,在下等等就是。

    ” 法善双手合十,匆匆离开,还不忘顺手关上了门。

     他刚出门,张彪便一个闪身,贴在门边,附耳倾听。

     “监院,那些人……” “闭嘴!” 一声训斥,脚步声便迅速远去。

     张彪摇了摇头,来到桌边坐下,端着茶杯若有所思。

     药材的事,估计别想了。

     大梁朝三百年发展,大小势力盘根错节,他这小捕头想从这些人嘴里抢口肉,简直是难上加难。

     看来只能另想办法。

     还有,霍锋要他留意附近几坊道观寺院动静,尤其是挂单的江湖僧道。

     原本懒得理会,但看这模样还真有蹊跷,若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