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继承我爸的遗志。
这是整个过程中,唯一一句对母亲的反驳。
平时,总是小心地从不轻易提起父亲,免得母亲伤感。
母亲不再劝了。
母亲太了解自己的女儿,这个完全不像她的女儿。
你呀,太像你爸,跟你爸一样犟。
但这会儿,好像忘了。
直到看见母亲眼睛红了,才忽然觉得自己是不是做得太过分了?
母亲说得有她的道理,让人没法反驳,也不想反驳,只有默默地收拾行装。
父亲离去已经十多年了,母亲总是放不下他。
尽管母亲已经再婚,和继父有了一个小妹妹,但她还是怀念父亲。
特别是母亲与自己在一起时,母亲对父亲的怀念总是从不克制,倒是自己一向小心翼翼,尽量避免在母亲面前提起父亲,这一次也是话赶话激出来那么一句。
这不,一下子就让母亲伤心了。
但自己在心里,对父亲的记忆则是刻骨铭心。
记得很小的时候,父亲经常出差不在家,问母亲,父亲去了哪里,母亲的回答总是执行任务去了。
什么叫执行任务?母亲解释说去做一件大事。
又问什么叫做大事?母亲不知如何回答,便告诉说你长大以后就知道了。
当真的知道那是件什么大事的时候,父亲已经走了。
很多事情都是母亲后来一点点说出来的。
父亲留过学,学的是火箭发动机专业。
当他学成临到回国时,那个国家海关的“老大哥”对他实行严格把关,凡是行李包上带有文字性的东西,包括所有的书籍和学习笔记,全都扣留,一个字也不许他带回国。
这对父亲的刺激可想而知。
父亲认为这是对他人格的侮辱。
他们耸一耸肩,不作解释。
回国后,父亲一边勤勤恳恳地工作,一边凭记忆一点一点地恢复他的笔记。
所以,父亲留给她不满十岁的女儿最深的记忆:就是不停地在本子里写呀写的,好像永远都写不完。
有时,调皮的女儿会拿一本小人书,去找父亲,要他给自己念。
父亲可能会停下来,耐着性子念上一段,但更多的时候是让女儿去找妈妈,说爸爸正忙着呢……
就知道母亲心里早认可了姚一平,说你这一走,也等于放弃了姚一平,放弃了北京。
正当父亲的生命为他热爱的事业激烈地燃烧时,身体出了无法修复的故障:癌症!发现时已到了肝癌晚期。
三个月后,他就匆匆地告别人世。
父亲临死前,还万分愧疚地说:我没能完成任务,没能把火箭送上天,我对不起祖国和人民对我多年的培养。
可是,东方红一号卫星就在父亲去世的第三个月上天了。
当《东方红》乐曲响彻太空时,母亲抱着父亲的遗像涕泪滂沱。
女儿这才明白父亲干的大事是什么。
那年,你知道吗,爸爸,十一岁的女儿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虽然不能完全领会母亲哭诉的内容和意义,但已经懂得什么叫遗憾了,当然是为父亲没等到火箭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