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章

首页
赐座。

    ” “谢皇上。

    ” 李公公搬了椅子过来,请祁襄坐。

     “听说你身体不好,朕已让人准备了些补品,你回去时可带上。

    ” “谢皇上。

    ”祁襄语气不急不缓,像是根本不知皇上为何召他一般。

     皇上轻叹道:“当初太傅和荣沧来为你求情,朕已有动摇,但当时的局面朕不得不三思再三思,还没等物议消散,你就已经去了西陲,朝堂又有很多事要处理,朕也就顾不得了。

    ” 这话祁襄左耳听,右耳就冒出去了,皇上的话一分都不必信,君王言,永远是利己之言。

     “当年父亲犯下大错,皇上秉公处理,小人并无怨言。

    ”漂亮话他也会说,皇上不走心的话他若当真,那才是真的蠢,“如今承蒙皇恩,赦免回京,已经万分欣喜,并无任何不满。

    只想蜗居于京,平淡一生就好。

    ” “你能这样明事理,朕就放心了。

    ”说完这些寒暄话,皇上也进入了正题,“你对征兵的提议朕觉得可行,但朝中无人能写出像样的故事,不知你可愿写来试试?” 荣沧“擅自”将他的主意写成折子递给皇上的事,从荣沧去问祁襄旧戏不管用该当如何时,就已经摆明面上了。

    所以皇上说话自然不需要拐弯抹角。

     祁襄也知道什么是皇上以为的,什么是真实情况,说道:“当时小人只是与贤珵闲聊,没想到会让皇上知道,是小人妄议了。

    ” “这都是小事,而且你的主意的确有效。

    ”祁襄这么说,皇上就更确定自己知道的才是实情。

     祁襄:“皇上,小人已经许久不曾提笔,实在没这个把握,若写得不好,请皇上不要怪罪。

    ” 皇上:“自然,你尽力一试便是。

    ” 祁襄沉默片刻,又道:“皇上,小人还有两个想法,或许对征兵有用。

    ” “你说。

    ”皇上在此事不顺的情况下,格外想听建议。

     “用戏鼓动人心是个法子,同时也可以用说书来辅助行事。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听戏更省钱,可说书也有说书的长处,安静的说书环境更容易让人思考。

    听书的都是听故事,听戏的总有一部分是听唱腔的。

    若能双管齐下,说不定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 皇上点头,“有理,还有呢?” 安排人去说书就更容易了,还花不了多少时间,比唱戏更省事,只是去听的人不会像听戏那么多。

     “还有就是皇上可以安排下去,适当地给士兵们一些便利。

    ”祁襄也不绕圈子,细说道:“最简单可行的,就是提高士兵与家人书信往来的速度,尽量多而快的知道彼此的近况,两方都能安心,才能更好地各司其职。

    ” 书信往来快些,不过是加派人手的事,与谁都不算为难。

     皇上沉吟了片刻,问:“这是因为你父亲长年征战,少有回信,所以你才会考虑到这件事?” 祁襄摇头,“并非如此。

    父亲向来威严,对我们这些小辈并不宽松溺爱,在外也很少写信回来,可能是怕我们忧思过度,无法专心读书吧。

    但不是所有人都同小人的父亲一样,战场之上,能时常慰藉将士的应该就是与家人来往的信件了。

    信件来往多少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