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章

首页
,吃鱼,你吴爷爷自己钓的,今天运气不错钓了大半桶,你回屋拿个盆过来捡几条。

    ” “谢谢陈奶奶。

    ” “谢什么。

    ” “……” 丛琦家在四中教职工家属楼。

     邻里关系一直很和谐。

     整个四中,教职工住宿楼有三栋。

     两栋四层建筑,每层住六户,户型有大有小,小的单人宿舍不到二十平,大一点的也不超过五十。

     另一栋三层建筑则是统一户型,均为七十平左右的三室,分给学校领导层以及资历深的老教师。

     丛琦父母只是普通老师,不过任课水平不错,所带班级每年在市联考中成绩都在前列。

    加之高考恢复后这几年各个领域都缺乏人才,这才能在八五年拿到第一批分房的名额。

     分到德馨苑五十平的小二室。

     许慧英手气好,抓阄抓到了一楼带院子的唯二两间的其中一间。

     当初分房结果出来,可是羡煞旁人。

     要知道那会儿计划生育还没开始,生好几个孩子的家庭多了去。

     而丛智渊和许慧英呢,就只生了丛琦一个。

     他俩又是初出茅庐进校不足三年的新职工,哪怕带的第一批毕业生成绩优异到让四中在全市打了个翻身仗,分到101还是让某些人觉得不配。

     可分房政策是早就定好的,丛家抽到101完全是运气好,不服也没用。

     于是,就有人打同情牌,想让许慧英两口子换一换。

     许慧英当然没答应。

     两口子都是家里的隐形人,也因为或这或那的原因下了乡,父母兄弟皆靠不上,又何况是同事邻居的承诺? 对于人情冷暖,他们早就看透了。

     当初会走到一起未尝没有报团取暖的意思。

     不过两人好就好在都很务实。

     当知青时认认真真劳作,等高考消息传出来谁也不拖后腿,互相查漏补缺,双双考上大学。

     宁愿就近填同一所学校,带着孩子上学也不考虑离婚各奔东西。

    简直是知青夫妇里的另类,别说在梅平公社出名,在康南县也很有名。

    每当周遭出现知青抛妻弃子或是抛夫弃女的案例时,他俩作为正面例子被反复提及。

     待考上后,也只给各自的家里写了信。

     从这事上就看得出来,许慧英夫妻俩在读书一道很行,却也不是书呆子。

     甚至可以说在洞察力人情练达方面都属于佼佼者。

     是以,丛琦垮着脸一进家门,夫妻俩立马对了个眼神,但两人谁也没问。

     反正女儿的性子他们最清楚了。

     心大,咋呼,耳朵彷佛自带过滤阀,不爱听的话左耳进右耳就出,永远年轻永远被骗。

     但没心没肺也有一点好,对“恶意”敏感度低,没什么人能伤到她。

     如果发生了抓破头皮理解不了的事,又或是受了大委屈,不用他俩问,她小嘴叭叭自个儿就先抖出来了。

     不说那就代表事儿很小,她自个儿能消化。

     许慧英:“回来了?饭在锅里温着,赶紧吃,吃完把碗刷了把家里垃圾也倒了,顺便打瓶酱油,对了,要东门老陈家的别买小卖部的,小卖部的酱油味儿不浓不香,难吃。

    ” “妈,等等再说,陈奶奶叫我去拿鱼。

    ” 丛琦跑厨房取了盆,又跑出去。

     几分钟后,捧着三尾巴掌大的鲫鱼回来。

     许慧英早把饭盛好放桌上了。

     事实证明,任何纠结在一揽子活儿面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