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章

首页
为了不让自己每回都被太傅告状,所以宫玉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去攻读皇子必须阅读的书籍。

     太傅不许在室内设火盆取暖,说是为了让皇子体验民间疾苦。

     宫玉想着法子让人做了一个暖水袋,暖是暖和极了,唯一不足就是不好藏。

     几乎大半天宫玉都未曾离开过坐垫,太傅翻著书解释着词文与典故。

     “治国之道,根本在于民,不知可有人解起意?”太傅合上书问。

     三殿下先行说:“民若顺,则天下稳,国亦昌盛。

    ” 太傅轻抚那胡子接应道:“那若民不顺,该如何?” “自然是按刑法处置,以乱民当斩之,省的毁国之大局。

    ”三殿下很是得意的说道。

     太傅却并未说话,只是询问:“余下可有不同之法?” “还有查什么查,直接派兵镇压。

    ”四殿下相当随性的答道。

     太傅并未应话,转而将目光落向太子宫泉,只见太子宫泉应道:“民若不顺,那其官员定然也脱不了干系,若是要整治,便要连根拔起方才治乱。

    ” “太子说的有道理。

    ”附和的是五殿下和六殿下。

     “不知九殿下可有何感受?”太傅侧头望向怀里正抱着自制暖水袋的宫玉。

     装作好好学生的宫玉应道:“诸位兄长说的有道理,学生懂的不多,只知民顺与不顺自然是有缘由,若是百姓吃得饱穿的暖,开开心心的过日子那便是顺了,若是百姓吃不饱,睡不暖,满是痛苦的挣扎那定然就是不顺的。

    ” “如此那当如何是好?”太傅微微靠近问。

     宫玉莫名紧张了起来,老老实实的回:“大抵就是查出让百姓不顺的原因,好好解决,这样百姓顺了,自然也不用派兵整治了。

    ” “这说了,不跟没说一样吗?”四殿下皱着眉头说道。

     太傅欣然点头,看的宫玉一脸茫然,只见太傅转身走着,捧著书说道:“论治国之道九殿下确实是浅薄的,可九殿下小小年纪却懂百姓之疾苦,这便是各位殿下都未曾考虑过。

    ” “国于民之关系,如水于舟,是波涛汹涌的浪潮利于出行,亦或是风平浪静更有利,各位殿下可知其中厉害?” “代姑娘可有独到见解?” 只见屏风那头的代如颜轻声应道:“太傅过奖了,见解略有一二,却谈不上独到。

    ” “代姑娘谦虚了。

    ”太傅摸着胡子笑道。

     “民与国大抵应了书里那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不聊生则国亦危矣,民若安乐则国昌盛繁华。

    ” “若民不顺定然要查,查其根本,为何民不顺,方才能治其乱。

    至于是用兵还是安抚,则须刚柔并济方才能让百姓信服,惩治不法之徒。

    ” 太傅颇为满意的颔首赞许。

     约一个时辰会有一柱香的时间休息,宫玉捧起一旁的茶水饮着。

     待太傅离去,冬季笔墨干的慢,所以宫玉便耐着性子等墨干了,再收拾东西。

     众皇子坐不住多是去外边,三殿下接过侍从递来的暖炉走近道:“听闻冬日里垂钓也是风雅趣事一件,尤以鹿山雪景最为出名,不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