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承受诸多压力的姐弟恋,那完全是两码事儿。
眼下看来,她的思虑有点自作多情,蔺达抛出的橄榄枝不是爱情,却是事业!谢晓丹有点没回过神,不过仔细想想也不赖,生平第一次,有男人从这样的角度肯定着自己的价值,听起来倒是比那些惯常的夸赞外貌的溢美之词更令她受用。
蔺达并不是随便说说,他严肃认真、神采飞扬地给谢晓丹介绍起云达公司的商业模式和愿景,市场有多大,用户的痛点在哪里,服务有哪些场景,行业里有哪些竞品,云达的优势和已经取得的成绩又有哪些……自信却不狂妄;懂得给自己贴金,也舍得自黑;信手拈来的各种数据,让他的分析和逻辑显得真实可信;不时冒出的幽默段子,又让他的宣讲生动不枯燥。
随着他的演讲,晓丹或侧耳倾听,或开怀大笑,她渐渐明白,为什么他们那个圈子里,那么多人把蔺达视若英雄,的确,普普通通一份工作经他描绘,即便是和创业完全不搭边的自己听来,也热血沸腾。
“去年,也就是2014年9月19号,发生了一件有历史意义的事儿,你知道是什么吗?”蔺达向餐桌微微俯下身子,伸开双手,谢晓丹呆呆地摇头,被他的目光抓住了所有注意力,“19号那天,有一万多个穿着橙色T恤的人,一夜之间变成了千万富翁。
他们什么也没做,不一定比你更努力,也肯定没有你好看!”晓丹扑哧笑出声,眼神却舍不得从蔺达的神话故事里挪开。
“他们只做对了一件事,那就是加入阿里巴巴。
阿里9月19日在美国上市,一万多个持股员工一夜之间成了千万富翁。
人的一生有很多选择,你只需要选对一次,就够了。
”蔺达双眼里燃烧着火焰,是谢晓丹从来没见过的模样,她有点闪躲不及,仿佛自己也要被点燃。
“现在你面前就有一个这样的机会,抓住它,赌一次!你的人生不能总是这样循规蹈矩,一成不变!再不搏一次,就真的没机会了!”
谢晓丹痴痴地坐在对面,手心渗出了汗,这个梦想显然鼓动了她,但她没想明白蔺达选择自己的原因。
两人交往的过程中,她确实帮蔺达出过些主意,也介绍过一些关系,外企的人力行政,也的确是晓丹过去十年最熟悉的业务,但这和成为一名创业公司CMO的要求还相去甚远吧。
何况蔺达也并不是做无本的生意,他答应给谢晓丹2%的期权,根据公司上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来计算,就是一个500万的大礼包。
“可是,为什么是我?我能帮你做什么呢?我什么都不会啊。
”谢晓丹把自己的犹豫和盘托出。
蔺达靠向椅背,静静地看着谢晓丹,半天才开口:“你知道吗?有很多漂亮姑娘,因为长得美,别人就很容易忽略掉她其他的特质,久而久之,她自己都忘了,除了外貌,她还有好多难能可贵的品质。
比如温柔却也有坚持,世故却也很淳朴,成熟练达,又不失纯真性情。
神仙姐姐,难道你没有想过,想和我在一起的漂亮妞那么多,为什么我独独喜欢你?只懂得消费青春和外貌,那是老男人干的事儿,毫无品位可言,像我这样的人,才懂得欣赏什么是真正的美。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冲哪一条,你都该跟着我干。
你知道吗,我也不是一时兴起,其实所有可能的候选人我都聊过了,有比你简历漂亮的,有比你条件好的,但你是我最信任的人。
互相信任,对于一个高速发展的创业公司核心层来讲,比什么都重要。
和我在一起,你还有什么好怕的?”
蔺达的最后几句话,不偏不斜戳中了谢晓丹的心。
从小到大,她顶多是别人手中的洋娃娃,却从来不算是谁的心头好。
无论是长辈,还是生命中经过的那些男人,又有谁曾真正看到她内心的欲望和力量。
在丽思卡尔顿淡淡的音乐和香氛中,心旌摇曳的谢晓丹决定买单了,其实不见得是买蔺达口袋里那个他卖过很多遍、卖给过很多人的创富梦想,单单就只为了买他那几句话。
也就是十年光阴,时代突然就变了,成功的标准也变了。
如今最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们,不再打破头地去投行、金融、咨询公司,外资企业也渐渐褪去了昔日的辉煌;年轻人都在说:出任CEO,迎娶白富美,去纳斯达克敲钟,走上人生巅峰。
眼下最性感的选择,是做自己的主人,做时代的英雄!是屌丝逆袭,是大众创业!于是,北大法学院高材生去卖牛肉粉了;西交大自动化的研究生去卖肉夹馍了;几个海归美女拍几张性感全身照就众筹互联网咖啡了;做个PPT,卖个情趣内衣就变成创业先锋了……
“白日梦”和“梦想”之间到底有多远?其实就只差一张VC(风险投资人)的支票。
为了赶上时代的洪流,也为了不辜负这种信任,在经历了几次失眠后,谢晓丹做出了人生中最勇敢也最冒险的一次选择:辞掉稳定的工作,加入创业公司。
为了庆祝这个伟大的决定,她和蔺达通宵达旦地折腾了一宿,谢晓丹甚至还想起来许多年前在大学时读过的那首诗——《以梦为马》:
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
和物质的短暂情人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选择永恒的事业
我的事业
就是要成为太阳的一生
这匹承载着梦想的骏马向着西北方向奔跑,挥着最鲜明的旗帜,冲破所有的桎梏,蔑视所有的庸俗,团结所有年轻的灵魂,包容所有受伤的躯壳。
至于这匹马的终点到底是哪里,谢晓丹没来得及想,蔺达其实也并不清楚。
谢晓丹充满感怀地告别了奋斗快十年的CBD,国贸大厦挺立在这里已经二十年有余,它见证了大北窑从一片平坦的街道工厂,发展成如今摩天大楼鳞次栉比的商务中心;它见证了数万人的青春年华,喜乐人生;也见证了这个时代的脉络与痕迹:被改写了无数次的成功标准与价值观,和从未改变的追梦者与弄潮儿。
再见,CBD;再见,我逝去的青春年华。
加入创业公司,其实并没有谢晓丹想象的那般美好。
首先是往返60公里的办公距离。
晓丹每天一大早从东三环穿城而过直奔上地,在拥挤的地铁里遭遇过小偷、咸猪手,还挤掉过一只鞋。
日子一夜之间回到了十年前初入职场,每天从海淀挤地铁来国贸上班时的情景。
十年过去了,奔波的方向反了,身体恢复得慢了,地铁更拥挤了,不变的却是依然如故的奔忙和一无所有。
除此之外,创业公司6合(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十二小时)的工作节奏也让懈怠了有几年的晓丹身心俱疲。
好不容易熬到周末,平均年龄二十五岁的同事们还要相约去撸串蹦迪,不熬到凌晨三四点不肯放她回去。
和他们在一起,有一种生理的快乐,到处飘散着年轻的气息,哪里都有热烈的争吵、热情的拥抱;以蔺达为首的管理层,个个都是段子手,深夜加班时把一众程序狗、运营猫逗得前仰后合。
每天回家,谢晓丹都有种大学时跑完八百米的感觉,浑身疲惫,却精神矍铄,日子说不清为什么就过得很快,也许,这便是所谓的充实吧。
云达公司的办公室比起那些在咖啡馆工作的创业团队,已经颇显“豪华”,但和谢晓丹在国贸大厦工作了十年的写字楼却是完全不能比,天花板连吊顶都没有,各种管道刷上灰漆,任其裸露在外,美其名曰后现代主义,不过是为了省些开支。
四白落地的墙壁,倒成了年轻同事们施展个性、信手涂鸦的创作田野,这边墙壁上有人挥毫: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对面就有猩红色的标语:谁敢横刀立马,唯我云达铁军!市场部的姑娘们在墙上画个大白,IT部的小伙子们就在对面喷涂一个乔布斯……在这些或潇洒或拙劣、或精致或生硬的“艺术创作”面前,谢晓丹常常想起中学时的黑板报,便也不觉得违和或粗陋了。
当谢晓丹代表云达公司谈下第一个大客户时,蔺达赋予了她一份巨大的荣誉:给你一块墙壁,一桶颜料,画下任何你想表达的东西,这是专属于你的领地。
谢晓丹握着排笔,面壁站了四十分钟,到底还是放弃了。
原来她早就不会表达自己了,而面对着满墙冲击眼球的所谓自由表达,她竟自心底升起一种深深的疲惫。
比起黑板报、打鸡血和加班,最让谢晓丹受不了的其实是办公楼里的厕所。
自然是比不了国贸大厦那每周更换兰花、永远飘逸着淡淡音乐香氛、大理石和昂贵的德国陶瓷铺就的厕所,可连基本的清洁都难以保证,就实在是让人无法接受:洗手池里永远有茶渍堵塞,马桶圈上永远有黄色的尿渍,厕所隔间的门有的合不拢,有的锁不上,更别提永远没纸的手纸卷,永远散不尽的恶臭之气,怪不得很多女生要夹根烟上厕所,烟味倒是暂时冲淡了臭气,可飘在马桶里的烟蒂,落在地面的烟灰,混合着生理恶臭的化学恶臭,让后来的人更加坐立不安了。
谢晓丹捂着鼻子从厕所里仓皇逃出,幸亏穿着平底鞋,否则那半悬在马桶圈上空的马步功夫,可不是轻易能够完成。
尽管如此,她还是有些头昏腿麻、踉踉跄跄地挪回公司,发现一众同事正好奇地看着会议室,见她进门,眼神都有些闪烁。
谢晓丹循着大家的目光望去,看到那间玻璃墙隔出的会议室里,一个女人背对着墙壁坐在会议桌旁,蔺达坐在会议桌的首座上,正双手托腮一脸谄媚地对着她笑。
“谁啊?”谢晓丹看着那场面有些奇怪,禁不住问前台的女孩。
“林萃!”女孩伸起脖子,表情夸张地从舌尖上挤出几个字。
林萃是谁?谢晓丹丈二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