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章 校场

首页


     卫长海:“……” 这小子真是他儿子? 虎父生了个犬子的事情让他遇见了,卫长海登时捶胸顿足,十分怀疑人生,他微微发怒道:“起来,再来!” “老卫,”一旁的中年汉子爽朗地笑起来,和卫长海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老卫啊,你这小儿子长的不够结实啊,要是吃不了咱们这碗饭,花点儿钱送去念个书吧。

    ” 他叫张大牛,和卫长海一样,是从战场上九死一生捡了条命回来的七品武官,只生了一个小子,他舍不得儿子吃苦习武,一咬牙送进了上林县最有名气的白鹭书院念书,虽然一年到头也没见学个什么名堂出来,但好歹能识几个大字了。

     将来再学点算学,能在县里的大户人家做个小账房也是好的。

     卫长海脑子里压根儿没有起过送儿子们去念书这种念头,一下子被他说愣怔了,连连摆手道:“哪有那个钱。

    ” 他一年的俸银才13两半银子,一个月才折合1两半银不到,听说去白鹭书院念书,一个学生每月光学费就1两银,这还是资质好的,能入得了院长顾世安的眼的,要是天资愚钝的,每月则要交1两半银的学费,一年下来就是13两,他一家老小不吃不喝都供不起一个小子念书。

     说完,卫长海看了眼卫景平。

     别说,卫景平还真有去上学念书的念头。

    穿过来之后他不是没有给自己打算过,六七岁的年纪,该上小学了,他不能成天这么晃荡着吧,虽说是在古代,不一样长大了要赚生活,得给自己挣个安身立命之所吗。

     一向是士大夫统治的大徽朝,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他首先考虑的就是念书考科举挣功名走仕途。

    后来他又想,念书考科举有个前提啊,那就是要靠家里先投入银子去念书,一供十年,一朝成名或者落榜无人问津,十年花费的银子打了水漂。

     后者是大多数。

     所以说念书考科举挣功名并不是十拿九稳的事。

     正因为并不十分靠谱,所以怎么和家里说上学的事,又是个问题。

     考上了就一劳永逸,考不上,或者到白头了都还是个童生,翻不了身的。

    而大部分人读书,能考上功名顺利入仕的更是凤毛麟角寥寥无几。

     家里的收入他算得门清,不可能理直气壮地要卫长海送他进白鹭书院念书,就算他爹开明同意送他进白鹭书院去念书,除了卫景明,卫家和他差不多大的,卫景英,卫景川,都得送进去。

     卫长海和孟氏再偏心,都不可能拿银子只让他一人进书院去念书。

    他打听过了,白鹭书院收学生很有意思,大抵和后世的招生掐尖有共通之处,为了吸引聪慧的小童进入书院学习,学院有个规定,但凡要进书院读书的,学费按照学生的资质来收,被书院的院长顾世安认定资质上好的,分文不收,资质中上一般的,每人每月收1两银,若是遇到资质下等又顽劣不服管教的,每月则要给书院交1两半银,尽管这样,学生还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