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98、事发

首页


     淮水是楚国旧地,多种水稻,对水要求甚高,水稻产量本就不如麦粟,只是优在一年可收种两季。

     不过,情况有些不对。

     秦皇敏锐地发现,楚地的户口减少的厉害,与初时的统计相比,相差甚远。

     郡守说是战乱与饥荒,导至流民四散,许多户不在。

     但秦皇觉得不只是如此才对。

     流民会跑,但这些年灾荒年年,庶民不可能突然断崖似的减少。

     他于是他问了阿江看法。

     “土地兼并而已。

    ”严江一点也不觉得奇怪,淡定道,“你钦定家财二十万钱以上就算富户,应迁咸阳后,这些人又不是傻的,当然会将财物尽可能的换成土地,而饥荒素来是土地最好的兼并之法。

    ” 秦国收的田赋是按土地面积收的,然后人还有人头钱,每年还有大大小小的摇役,庶民基本不可能有余粮,而一但饥荒,庶民们抵抗不得,就得把土地换给豪强得来粮食,然后就成为失地农民。

     秦国法律规定土地不能买卖,只能军功获得,但六国初收,仗量田地都是本地人来做,私下里做些心照不宣的交易,根本查不出来。

     更多的庶民还会主动卖身为仆,在大家族的庇护下,隐瞒丁口,从而还到合理避税的目的。

     秦皇深思良久,又让阿江随他换号出门。

     一人一鸟很快便心里有数。

     于是秦皇大刀阔斧地问罪楚地郡守,对隐瞒人口土地的世族一番操作,流放的流放,挂墙的挂墙,很是杀了一些给猴看,然后不但盘清了土地,还收获了大批粮食。

     然后秦皇很快又下达王命,把财富没到二十万,但土地超过千顷的豪强也加入征迁入咸阳的名额,并且重赏举报隐匿田产者。

     至于这种举报会造成什么样的腥风血雨,铁头赢从不在乎。

     他一路向东,到了彭城,左右博士提起当年大禹治水,铸九鼎镇九州天下,后来九鼎便成国家重器,楚王曾强借九鼎之一,周室衰微之下,怒而将鼎沉于泗水之中,九鼎自此不全,实在是遗憾矣。

     于是秦皇又命人下去捞鼎。

     严江对这飘得不行的大王简直无可奈何,只是硬让他必须给这些捞鼎人工钱,不能让人做白功。

     秦皇自然不会在这小事上纠结,给这些入水人的报酬相当丰厚。

     彭城捞了七八天鼎,当然是一无所获,毕竟都百年前的事情了,鼎就被泥沙掩埋了,怎么可能捞的到? 秦皇于是失望地继续一路向北。

     他又去齐地的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