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29节 历史(四)

首页
然而,随着报纸上每天都在更新,人们心里就越来越嘀咕:咋感觉越来越有鼻子有眼了? 又过了几天,京城快马来报信的人到了。

     李自成在北京城做事,并没有关闭城门。

    所以各路官员的家人,大体上都是同一时间到的江南。

     这一下,江南轰动了。

    信使们声泪俱下跪在堂中,诉说着自家老爷/好友/子侄/同窗/同乡……在京城遭受的非人折磨,以及被勒逼出的滚滚白银…… 闻听到详情的士绅们,先是手脚冰凉,继而怒火冲天。

     和历史上硬挨到李自成死在九宫山不一样。

    这一次,士绅阶层是有具体报复手段的。

     短暂沉默两天后,各地士绅寄发往全国各地的信使,先行出发了。

     紧接着,大批求职信投往了江南各地新政府。

    然后,大规模的叩阙请愿活动,连续在上海行在门前出现。

     这一次,士绅们放下了矜持,彻底投向了曹燕一方。

     为了表示臣服,士绅们也给曹皇帝送上了投名状。

     其一:发往全国各地的信件,其内容,就是帮助新朝稳定地方,要求地方官臣服曹燕。

     其二,士绅本人出来求官,算是做足了姿态。

     其三,各地官办新学中,开始有了大批士绅家中嫡子报名。

     面对这些穿着绫罗绸缎的子民们群情激昂的叩阙浪潮,暂居行在的天华帝,也不得不几次公开召见臣民,流下了几滴欢快,不是,是悲痛的泪水。

     愤怒天华帝当众表示:一定不会饶了李自成匪帮!一定要将愣娃李自成和那些陕西哈怂们,发配到穷山恶水之地干苦役干到死才算帮大家解恨! 皇帝表态,众怒遂平。

     如此,曹燕政权的控制力,以江南各地为圆心,开始飞速提升。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一刻起,天下邸定。

     那么,既然最后一道工序都完成了,肮脏的白手套也就失去了作用,主人是时候丢掉它了。

     十一月十一日,从上海装船的高速增援船队,出发。

     这一天,是李自成入京的第二十一天。

     同一天,山海关城内的聚将厅中,从各处防区赶来的关宁军将领,齐聚于此,气氛肃杀严酷。

     这一百多员将领,其所代表的,就是大明朝廷每年用几百万两白银供养出的关宁集团。

     如今,大明覆灭,再也没人给关宁集团输血了。

    这个畸形的军事集团,现在需要自己找饭辙。

     可是和历史上不同。

    这一次,没有雄才大略的皇太极来带着大家一起装逼一起飞。

     摆在关宁集团面前的,要不就是投李顺,要不就是投曹燕,抑或……今天大伙自己举个旗,看推举祖大寿还是吴三桂也做个皇帝,关外开国? 第三个选择是搞笑的。

    就关宁集团的性质来说,从来就不是一个朝气蓬勃,在政治上据有极度野心的政军势力。

     这个肥头大耳的武装集团,早已没了进取心。

    像癞蛤蟆一样,不拨不动。

    历史上每一步,直到康熙削藩,关宁集团最终烟消云散,都是在别人推动下,亦步亦趋,随波逐流。

     现在,终于到了历史性时刻。

     而比历史上提前了八年,内部还有祖大寿这个大山头存在的情况下,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会做出怎样的抉择? 答案貌似很简单:看李曹双方开出的价码呗。

     此刻,李曹二帝,开出招纳关宁集团的砝码,就摆在将主们面前的桌案上。

     左手边几案上,是李自成的价码。

    一些大概是搜刮而来的金珠财货,外带圣旨:封吴三桂和祖大寿为侯,其余关宁众将俱有封赏。

     圣旨上明确说明:如果未来关宁军能为王先驱南下灭曹,那么“不吝王公之赏”。

     总得来说,李顺政权开出来的价码,平平常常,中规中矩。

     下面是曹燕开出的砝码了。

     首先是礼物。

    一直拼出大厅门外的长桌上,整整齐齐,排放着上百个曹皇帝赏赐下来的……头。

     这些头,关宁众将貌似都很眼熟,经常在战场上能见到。

     譬如,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的头,多罗饶余郡王阿巴泰的头,一等公额驸扬古利的头……等等等等。

     差不多令关宁军上下惊惧多年的那些人头,今天全部摆在了所有人面前。

     接下来,是封官许愿的圣旨……啊不,是信笺。

     由北方大都督韩小波亲手写就的信笺。

     其内容可谓是观海听涛,静雅高妙。

     第一句就石破天惊:“我操你们这帮关宁烂货、蛆虫。

    ” 第二句:“就你奶奶个屁的食!关宁全军交出武器,整体接受国防部改编,安置分流。

    ” 第三句:“自见信之日起,限祖大寿、吴三桂本人三日内来天津请罪。

    过时,老子将你们这帮蠢货全部轰杀至渣!” 全信拢共三言。

    其内容言简意赅,文字洗炼,格调……不是很高。

    但胜在通俗易懂,观者绝不会悟错其义。

     下一刻,哐当一声。

    暴怒的前锋总兵官祖大寿,抽出腰刀,一刀斩在了信皮上:“小儿辈欺人太甚!老夫誓与曹贼不两立!” 同样暴怒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不知是气的还是怕的,脸色苍白,盯着老友阿济格的双眼,口中喃喃地道:“派人,派人去京城,告诉李顺皇帝,关宁军这就投了大顺,与尔共击曹贼!” 两大山头暴怒,明明挤了上百员战将的大厅里,此刻针落可闻。

     随即,祖吴二人异口同声大喝道:“可有异议!?” “哗啦”一声,众将皆跪。

     …… 一六三六年十一月十八日,李自成入主京城第二十八天。

     由李顺政权发起的拷掠行为,已经扩大到了京城百姓,完全背离了初衷,并且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

     然而,终归没有不散的宴席。

    这天后晌,从南门来了急报:天津方面有大军进逼京城。

     得此消息,大顺皇帝李自成连夜召集部属军议。

    最终得出结论:必须出城与曹逆野战。

     这一刻,大顺君臣心里是明白的:得罪了全京城上下人等的顺军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