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19节 各处的开端

首页
那么好走的。

    这条道不但盘踞着关宁军主力,还修建了一系列连锁堡垒+城池,可谓是步步泥泞。

     历史上,终明一代,虽说屡屡围绕此地获得战术性胜利,但后金政权始终无法打穿辽西走廊……直到那一天,吴三桂亲自下令放开山海关,与满蒙大军一起,击败了李自成主力。

     既然地图最右边的辽西走廊走不了,那么想要入关抢劫,后金只能退而求其次,将行军路线往左边捎捎,钻丘陵了。

     燕山以北的丘陵地带,东边是辽西走廊,西边是蒙古大沙漠。

    除非想要穿越大漠去山西转一圈,否则的话,出沈阳,走丘陵,最终穿过喜峰口,就是后金到达明代京畿的最佳路线了。

     这一条路线,是后金多次入关的主干线路。

    和后世G101的线路有重合:平泉-朝阳-阜新-沈阳。

     后金兵马对于这条路线,是走熟了的。

    沿途大多是河谷地带,好走。

    最关键的是,沿途还有凌河、青龙河可提供大军饮水。

     路的终点,就是高海拔的喜峰口天险。

     虽说喜峰口附近还有其他关隘,但只有喜峰口这里能快速通过大股兵马。

    所以每次入关,后金兵锋所指,一定有喜峰口在内。

     喜峰口的重要性,不光在入关初期,其实越到后期越来越重要。

     这么说吧,来的时候,轻装入关的清军,可以选择不同路线,心情好绕一圈大沙漠都行。

     但是一旦入关劫掠结束,携带着巨量财货和被掳掠人口的清军,就变成了一条臃肿的大蛇。

     这个时候,大蛇就必须从喜峰口一带出关,走最短的道路,避开大沙漠和关宁军,回到盛京。

     综上,喜峰口失陷,就是战役发令枪响。

     这一次,同样不例外。

     8月16日,崇祯皇帝收到建虏叩关消息的第二天,喜峰口告破。

    多达数万的建虏前军、中军,从喜峰口鱼贯而入。

     此次入关,崇德皇帝皇太极和历史上一样,并没有亲征。

     替代皇太极指挥十二万满蒙大军的,是正白旗主,努尔哈赤第十二子,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

     与此同时,多罗饶余贝勒阿巴泰(正蓝旗)、超品公额驸扬古利(正黄旗)二人,与阿济格一同,组成了入关三巨头。

     接下来,熟悉的剧情再一次上演:建虏大军首先沿着喜峰口下山,然后在五十里处的山脚,攻占了战略要地三屯营。

     三屯营,是燕山走廊的关节要点。

    此地是丁字路口,北边是喜峰口,西边是遵化,再往西,是蓟镇。

    最后一道关卡蓟镇过后,就算是出了燕山走廊。

    一马平川的京畿平原地带,届时就会暴露在进攻者面前。

     三屯营的东边,是迁西。

    出了迁西,就出了燕山走廊东口。

    届时,迁安,永平,直至山海关一线,都是平原,无险可守。

     8月16日,喜峰口告破,17日,三屯营失陷。

     上一次,见到敌军杀来,被长期克扣军饷的三屯营守军,就势打开城门,反手卖了巡抚王元雅。

     这一次,虏骑遇到的,是更加虚弱的大明。

    三屯营虽为要隘,但“塞垣颓落,军伍废弛”,虏骑前锋并没有费多大功夫,就占领了这个战略要点。

     任何一处天险雄关,能让它发挥出应有效果的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