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到即止,说是看在故友的情分上是很说得过去的,没有半分逾矩,或者像是拉拢的样子。
而对于皇子们夺储的问题,从头到尾敏若表露出的态度只有一种“都是庸人”。
她曾在康熙极力要求她给他出个主意的时候,建议康熙将几个儿子都弄回学堂重读《庄子》《老子》等一票经典,学个顺其自然、淡然从之出来,然后人人不争自然兄弟和睦,从此一片太平。
从康熙当时看敏若的目光来看,他认为敏若有病。
这一场最终被拖下水的人可多了,朝中热闹得很,倒是没怎么影响到宫中——毕竟八阿哥生母早逝、养母早因亲子的牵连而退居深宫不问外事;十四阿哥的亲娘则是被动禁足,哪怕消息传入耳中之后她再为十四阿哥着急也无能为力。
剩下的都是利益情感双不相关之人,又怎会冒着触康熙眉头的风险去掺和这事?各个安安静静消停得紧,毕竟康熙心情不美,低调一时、平安一世。
按理说,事情牵扯到法喀和安儿了,敏若怎也应该出来说两句话。
宫里朝中大部分人都是这样认为的,康熙等了两天没等到,还怪好奇的,特地去抽空去永寿宫看了一眼——主要是为了放松放松,在他看来,敏若的行为一般不能按照常理来推断,但他自认早已经掌控了推断敏若心理行为的能力。
譬如这一回,他就认为敏若八成觉得无稽之谈信的是傻子,所以懒得帮他们说话,所以去永寿宫并不是为了一探究竟,而是为了听敏若找理由。
毕竟敏若每次为了掩饰自己的懒惰和不经心找出来的理由都很好笑。
结果就见敏若还是在处理那些香料药粉,康熙不禁道:“给瑞初的香不是已送去了吗?”
大郎,这是要给您用的呢!敏若心道,面上四平八稳的,回道:“香做好后问了太医,给太后也送了一盒去,阿娜日说太后用了很好,也能安睡了,我便想着再做些给太后。
”
康熙眉目舒展开,点头道:“你做的香是极好的,皇额娘竟也受用,就更好了。
”
二人在暖阁里落座斟茶,康熙切入正题,道:“近日的事你也听说了吧?乌雅氏都想方设法地动作,给老四和蓁蓁递话想要他们给老十四说话,你就没什么打算?”
敏若道:“我应该有什么打算?前朝的事您心里都门清,究竟是什么缘故您不比我清楚?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反正有您在,若安儿与法喀确实无过,您必不会叫他们平白受冤;而若他们私底下真做了什么事……路都是自己选的,我老了,管不了他们,也没心力管了。
”
康熙是抱着听笑话的心态来的,虽然笑话没听到,但听到敏若这段“掏心掏肺”的话时,他还是不免感到心中熨帖,直到听到最后一句话才变了颜色,哭笑不得,指着敏若道:“你这话传出去,你看法喀还认不认你。
”
“他敢不认!”敏若轻呵一声,康熙又不得不承认这姐弟俩感情确实好。
虽然法喀一把年纪的人了还“畏姐如虎”看起来和听起来都挺心酸的。
总归这件事在敏若这是轻描淡写地揭过了,没给她造成半点影响,然后半个月左右的日子里她几乎都在处理香料中度过,最终一只盒子又被锁到了香料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