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3章

首页
偏大。

     和凌放类型最接近的依然是芬兰队克里斯多夫,前年脚踝受伤后,也在逐渐尝试改换技术。

     凌放回归大跳台,某种程度上填补了这项运动当前国际高水平竞技中的空白。

     “……理论上,他本身就是在K120更能发挥出优势的选手。

    同时,起跳和飞行极具观赏性,能回到大跳台是这个项目的好事儿啊!”苏靖感慨。

     虽然解说们提前也在讲:不要给运动员太大压力,这是他复出后首站A级大赛。

    但比赛直播的国内关注度还是在节节攀高,在凌放第一跳出场时,达到了峰值。

     ——他出发了。

     这次起跳看起来格外轻灵飘逸,力量内蕴,起来那一下几乎看不出向下发力多大。

     整个人轻得如一片边缘锋锐的羽毛,飘然出鞘! 苏靖赛前分析时已经激动发泄过情绪了,正式解说起来还是很专注的: “好!呀起跳时机稍差了些——滑翔展开很完美——低空了!好的,着陆!” 实时距离,109米。

     苏靖接着讲,“不确定是不是错觉,等下看看数据,感觉他准备着陆动作的高度居然比受伤前还低,凌放这一跳非常自信啊!” 他的搭档接着说:“看一下慢动作回看——蹲深时机和动作都很完美啊,哦这里!看,就是起跳右腿发力不实导致的,起跳时机稍有偏差,看来下肢力量还是比他构想的最佳动作稍弱了些,没跟上……” “……没关系,赛季初可以理解。

    而且果然!下沉转变成平行姿势准备着陆时,距地面只有4.5米,太沉得住气了!” 当时的瞬时风场确实适合多滑翔半秒左右,而且这个选择,说明运动员自己的落地稳定性极度自信。

     “这是很多跳了二十几年的老将才会有的老辣判断!之前世锦赛夺冠出现过,算超常发挥,没这么稳呢!”苏靖兴奋地叹了一句,“确实是天资卓绝,但也一直在进步啊……” 第二跳,凌放发挥更好些,落点在119.5米。

     凌放的姿势分、尤其空中姿势分,倒是一如既往地高,不过在凌放伤势初愈,弹跳力量稍弱的前提下,两次叶飞流都给他选了大逆风,还是偏谨慎。

     两次积累下来,风力抵扣分就减得相对多。

     总分最后排在第3位,拿到牌子了。

     瑞典选手小拉森靠着第一跳130米,第二跳124米的稳定发挥,摘下了本场金牌。

     第二跳时,小拉森原本是最后出场,却在凌放第二跳早于他半小时的时候,从休息室跑到了户外。

     凌放一落地,小拉森就跑到场边对他挥手祝贺。

     “太好了——凌——” 小拉森一激动就长流泪的毛病还是依旧,不过随着去年拿下世界积分总排名第三的瑞典历史最佳成绩,这一点逐渐成了国际跳雪界一个善意调侃的特点。

     拉森兴奋地朝着凌放挥手,高高地举着双手的大拇指,红通通的两只眼睛离老远都能认出来。

     凌放摘掉目镜看过去,给他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