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

首页
本事却不小。

     “……这件事需要你亲自出面闹一下,最好是闹得越大越好,还要让外人知道你是为何而闹。

    ” 虽是户部打条让地方从东宫产业支钱,但是从帐册中的内容看,大半都是用来承付各级官吏的医药费。

     这也就意味着朝野上下都要承这个情,她在此时提出一项肯定会动一部分人利益的国策,想来反对声音的肯定要小些。

     当然,前提是这件事要闹得人尽皆知,她何殊可不是做好事不留名的人。

     听完何殊的安排,徐从义立刻心领神会的点头,“您放心,臣定能将这件事给办妥当。

    ” 就算注定拿不回钱,他也能趁机出口恶气。

     没再多问具体内容,交完帐,又提出几个他在此次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得到相应指示后,徐从义才离开东宫。

     他向来谨守本分,只一心负责打理东宫产业,不会对政事指手划脚。

     即便真要论起来,管理好东宫属官,教导太子处理政务,辅助太子治国,才是他这个太子詹事的本职工作。

     因而导致许多看不惯他的同僚时常指责,甚至是在朝堂上参奏他不务正业。

     而何殊在见完徐从义后,又陆续接见了几位下属,处理好相关事务,躺到床上时,已过亥时。

     次日大朝会上,何殊拿出她早就准备好奏折,提出要进行税赋改革。

     为了准备这份奏折,何殊不仅派出大批人手,前往各地收集回大量资料,还拉着正宁帝翻阅过大量史料。

     所以正宁帝早知道她的打算,但是当着满朝文武官员的面,迅速配合默契的露出充满震惊与意外的神情,接过奏折的同时,语气十分凝重。

     “太子,征税制度乃是一国之本,牵扯到大安的方方面面,可不能轻改。

    ” 何殊神情肃重的站在群臣上首,躬身回道。

     “父皇,时代在发展,国家也要寻求进步,现行的税赋制度已施行多年,虽曾进行过一定增改,却始终是万变不离其宗。

    ” “最底层的百姓拥有的田地少,甚至有许多人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却是终年辛苦劳作,承担着大半税负,生活极其艰难,反倒是那些占据着大片土地的士绅富户,只上缴非常少的税。

    ” “这种由不公平制度导致的不公平现象,只会让穷人更穷,富人更富,长此久往,为朝廷的稳定埋下巨大隐患。

    ” 税赋收入直接关系到户部管理的钱袋子,一旦改制,首当其冲影响的就是国库收入。

     所以户部尚书柯文青立即出列道,“陛下说得对,税赋制度关系到一国之本,绝对不容轻改,更何况太子殿下也知道,现行的税赋制度已施行多年,早已深入民心,得到天下人的认可与拥护。

    ” 若没有徐从义的昨晚禀报的事,何殊可能不会这么快就拿出这份税赋改制的奏折,而是耐心等待一个合适机会。

     现在既然有了这个契机,何殊就不想再继续耽搁下去,因为早些实施新政,就能让那些最贫苦的百姓早一日受益。

     “能得到那些拥护,是因为我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