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4章

首页


     全身心都扑在猪舍上头的王香芹。

     还有跟三郎快乐挑粪准备堆肥的朱四郎。

     只这般,全家上下谁也没有意识到,朱六郎正在痛苦的深渊里扑腾。

    二郎倒是发觉了,可是他不敢跟媳妇硬杠,只能选择早出晚归,眼不见为净。

    还有胖墩子灶台,他瞅着他小叔那惨状,生怕小叔的今天就是他的明天,求爷爷告奶奶的让亲娘肚子里那个是弟弟,好长大以后代替他秃头。

     日子过得飞快,转眼间,宁氏的话本子第一册就已经完工了。

     第一册嘛,说白了就是试水的,宁氏牢记王香芹教的套路,务必要让第一册吸人眼球,要有爆点,要有争论点,要富有戏剧化。

     以汪大嫂算命为开篇,展开了汪家那精彩纷呈的剧情,到了第一册结尾处,汪大嫂那俩糟心的大小姑子已经出来了,大姑子白眼狼,小姑子搅屎棍。

    然而,因为开头的铺垫,让读者明白,就算摊上这么俩倒霉姑子,汪大嫂还是腾飞了。

    所以,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儿呢? 请看下篇。

     依着宁氏的设计,第一册还仅仅是停留在剧情展开,将主要的角色介绍一番,汪家各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矛盾点,尽数展现在读者眼前。

    到了第二册,才是汪氏夫妻的崛起。

     没错,汪大哥的戏份也是很足的,毕竟去茶馆里听书的主要还是男性,如果说汪大嫂是个吸引眼球的噱头,那么汪大哥才是整个小说最重要的男主,整个事业线就靠他来支撑了。

    基本上,前期种田文,中间换地图,男主走事业线,女主走宅斗路线,后期大团圆结局,妥妥的爽文模式。

     就在宁氏高高兴兴的拿着第一册赶往县城时,朱母那头终于传来了好消息。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费劲了千辛万苦之后,终于有人家愿意考虑一下朱六郎了。

    之所以说是考虑,也是因为早先从南山集那头传开来的六郎批命,“谁嫁他都过不好”这句话,简直就跟诅咒一样,让不少人都心怀芥蒂。

     不过,总归还是有人想搏一把的,想着老朱家家底颇厚,当初分家时,六郎虽没有拿太多的田产,可只要有现银在,买地置业又不是什么难事儿。

    庄稼人嘛,只要有个几十亩地,哪怕啥事儿都不干,单单是吃租子,也能过得很好了。

     也因此,就有人通过中人给朱母递了话,大概的说了一下自家的情况,问愿不愿意结亲。

    还加了个条件,要求成亲后将所有的现银尽数置办成田产,只要有田产在,起码不会饿死。

     会考虑朱六郎的,本身条件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

    可朱母生怕六郎会砸在手上,听了下条件,虽说样样都不好,可也不至于太糟心,当下一口应承了下来,并火速开始准备聘礼,并主动将本地一贯的聘礼加厚了一倍,期盼着这般诚意能换来一个好结果。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直到事情久无响动,朱母又托人去对方家里问情况后,作为中间人的大娘支支吾吾的过来回话:“那个……人家又反悔了。

    ” “为啥啊?是有啥不满吗?聘礼还不够厚?那成啊,我再加三贯钱。

    ”朱母急了,哪怕对方的条件处处都显得不尽如人意,可有几点她还是很满意的。

     女的,活的,年方十七。

     就这三点,朱母就已经相当得满意了,至于女方家境不咋地,父兄都有不小的缺点,本人身段不好长相不好手脚不够勤快等等一切一切的毛病,在她看来都是可以容忍的。

     可为啥说好的事情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