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7章

首页
元狩帝妥协:“儿子会细细思量。

    ” 如此,太后便满意了。

     *** 一道口谕下来,霍惊堂等人得以离开西郊。

     赵白鱼前脚进郡王府,后脚就被大太监请进宫里,就在龙亭湖见垂钓中的元狩帝。

     “微臣见过陛下。

    ” “坐。

    ”元狩帝拍了怕身边的位置,招呼赵白鱼坐下来,漫不经心地问:“朕打算拟定子鹓为储君,你怎么想?” 赵白鱼:“陛下希望我以臣子的身份还是郡王妃的身份回答?” 元狩帝:“都说。

    ” 赵白鱼:“为臣,臣不认为霍惊堂能做个好皇帝。

    为妻,我不愿意他当皇帝。

    ” 元狩帝:“子鹓在你心里便如此不堪?” “恰恰相反。

    ”赵白鱼提出疑问:“陛下,您觉得大景眼下如何?百姓如何?” “国泰民安,河清海晏,天下太平。

    ” “陛下,您觉得创业难还是守业难?” 元狩帝闻言便知深浅,当即回头看向赵白鱼:“创业难,守业更难。

    ” “臣以为中兴之业更难。

    恕臣直言,圣祖乃创业垂统之君,躬行节俭,而陛下乃中兴之君,尤多苦难,挽国于狂澜,复国之辉煌,皆是雄才大略之辈,上才之君,而今四海皆定,繁荣昌盛,正是需要仁慈的守成之君维持其稳定太平的时候。

    陛下,您觉得霍惊堂适合做一个守成之君吗?” 知子莫若父。

     霍惊堂能当定鼎中兴之君,唯独做不好守成之君,他满身血性戾气,手腕铁血,没法做个仁慈治国的守成之君。

     满朝文武包括太后来劝说,没一个像赵白鱼这般直接戳中元狩帝的软肋,也是深爱霍惊堂才能看透他的本质,于公于私都明白霍惊堂不适合当皇帝。

     “我算是明白子鹓为何钟情你一人了。

    ”元狩帝猛地收起鱼竿,鱼在空中弹跳两下,吞吃鱼饵后便挣脱,跳回湖里。

    “你怨朕吗?” “不敢。

    ” “是不敢,不是没有。

    ” 赵白鱼沉默片刻,坦然说道:“的确不怨,您没有对不起我的地方。

    ” 从未奢求过元狩帝的特殊对待,便不觉得他出于利益或私情的所作所为有哪里对不住他,认不清本分而向一个帝王索求对错,实属为难自己。

     “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

    赵白鱼,你就这样,别变了。

    朕倒是想看你们能走多久,子鹓是否会后悔他今日的选择,朕还想看看……” 赵白鱼等着下文,但元狩帝只挥了挥手让他离开。

     “那逆子怕你死在深宫,偷偷跟在后头溜进来,正在龙亭湖外面等着,再不放你出去,怕会闯进来,惹朕不快。

    ” 赵白鱼轻咳两声:“臣告退。

    ” 待他一走,元狩帝继续盯着平静的湖面,良久才轻声呢喃一句:“朕和茹娘不得善终,便想看看你们能不能结出善果,从一而终。

    ” *** 赵白鱼还真瞧见大太监视死如归地拦在霍惊堂面前,他刚走近,霍惊堂一抬眼叫看到他。

     “小郎。

    ” 大太监转身,顿时松了口气:“老奴见过赵大人。

    ” 赵白鱼笑了笑,“走吧。

    ” 二人并肩出宫。

     霍惊堂:“他没为难你?” 赵白鱼:“问了我一些话,就放弃立你为储的打算,你在西郊这些时日都干什么了?” 霍惊堂便将舆情、朝臣和太后劝谏简单叙述一遍:“先是我表态,然后是百姓舆情,不过动摇不了陛下。

    这时再上朝臣反对,其他人分量不够,十叔、几位宰相和陈太师口才了得,思维敏捷,能引经据典动摇陛下,让他知道全天下除了他,没人赞同我当这个储君。

    最后请动大佛。

    ” “太后?” “家宴那晚,你和我说了太后的态度,我就知道她会去劝陛下,也只有她能真正地劝动陛下。

    ” “要是陛下固执己见,谁的话都不听,你怎么办?” “能怎么办?带你私奔啰。

    ” 赵白鱼笑了,摇晃着身体撞向霍惊堂:“不正经。

    ” “……说老实话,想没想过子嗣?” “我要是有子嗣的执念,早在蛊毒还没进四肢百骸时便留种了。

    ” “我想吃烤乳猪配雪泡酒。

    ” “你话题转得有点快……天色还早,这会儿去能排上座。

    ” “那赶紧的吧。

    说句实话,我被召进宫做足心理准备,以为会赐我一杯毒酒——” “话本看少点吧我的小赵大人,您冷静聪敏的头脑快被腐蚀了。

    ” “这完全是有可能发生的事,别有事没事怪话本……我还没说你偷藏的秘戏图,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是那些书铺的常客,每月进新货准有你购买的手笔,我就说怎么那么多花样——霍惊堂,你别不吭声,啧,走慢点!” 宫道上,赵大人和临安郡王的话题内容逐渐转为不可描述,得亏左右都没人,不然接下来的京都府该有新的艳.情番了。

     *** 经过深思熟虑,元狩帝最终取消立储,但追封崔清茹为后的大典照旧,霍惊堂大皇子的身份还是得恢复,他不能容忍自己儿子的名字挂在靖王族谱名下。

     五皇子还留在京都府户部办差,六皇子求了定州当封地,重阳节后便启程,如无意外怕是不会再回京都了。

     在启程前,他到文德殿求了道旨意,只有近亲才知道他求元狩帝开恩,别让贵妃遗体葬入妃陵。

     虽于礼不合,元狩帝出于愧疚还是同意了请求。

     如此一遭下来,万事尘埃落定,只是储君还得提上议程,元狩帝打算从几个年纪小的皇子里挑选再教养,这次他打算让三公九卿来教。

     所有皇子一视同仁,届时从中挑出最合适的一个立储。

     主意敲定,无人反对,元狩帝私下拟了旨意,指定赵白鱼为皇子少师,日后立储则为太子太师,辅佐储君至登基为止。

     那帮皇子年纪最小不到十岁,元狩帝至少还能在位十年,等储君登基,作为太子太师的赵白鱼肯定还得帮忙稳住朝局,皇帝必然不放人,真到能辞官的时候不得再等个二十年? 霍惊堂把来宣旨的太监赶出郡王府,认为元狩帝是故意添他的堵,无奈前阵子才逼得元狩帝低头退了一大步,这下没理由进宫去闹,就是苦了他的小菩萨。

     因此闷闷不乐,自个儿生闷气,大清早先在院子里舞刀弄枪,火气没泄下来又跑进佛堂里敲半个时辰的木鱼、抄了一个时辰的佛经,中途突然跑到赵白鱼面前,直勾勾地看他。

     赵白鱼镇定自若,该干嘛干嘛。

     倒把来问科考题目的砚冰看得心里直发毛,见霍惊堂坐了一会儿,一语不发地走了,不由满腹疑惑:“五郎,郡王爷这是遭什么刺激了?” “吃了个闷亏,和自己生气呢。

    ”赵白鱼笑得可乐,简短几句解答砚冰的疑惑,令其茅塞顿开后便拿起话本继续看,正巧看到书里对主人公的评语,顺口念了出来:“此生逍遥天休问,古来万事东流水。

    ” 阳光透过窗棂撒进屋里,投下窗外屋顶垂落下来的凌霄花花串,橙黄色的铃铛似的花儿随风摇曳,一荡一荡,生机勃勃,娇艳烂漫。

     赵白鱼伸着懒腰,鼻间既有花的芬芳、阳光的清新,亦有墨痕未干的书香味,吸入肺腑而心胸豁然开朗,不由眉眼弯弯地叹道: “一番春尽一番秋,世事多烦忧,及时行乐啊。

    ”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