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章

首页
“我仰慕他很多年了,没想到有生之年能见到活人,做梦都想求一幅他的墨宝,裱起来做传家宝,随便赏一个字就行。

    ” “……” 次日,惴惴不安的李稚提前一个多时辰来到国子学,他站在门口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走上前去。

    国子学应该已经提前收到消息,听他报上名字,门内门外,几十道目光忽然一齐射向他。

     李稚走进去。

     贺陵已经在等着了,他依旧穿着那身裁剪利落的靛蓝色长袍,孤立在堂中手里翻着本旧书,辰时的阳光照得半个屋子亮堂无比,见有人进来,他回身坐下。

     李稚低下身行礼,“见过贺大人。

    ” 迟迟没有听见声音,李稚抬起头看了一眼。

     老人披坐在堂前,“你称呼我什么?” 李稚看着他很久,“老师。

    ” 贺陵的眼睛因为眼疾而呈现出淡淡的灰色,但并不浑浊,他居高临下地审视着李稚——这个他新收的学生。

     学生不能同老师对视,这在法理上被视为无礼,李稚本想要低下头去,但就在那一瞬间,他心中忽然有了一种异样的感觉,他没有低下头去,而是与贺陵对视,让对方能够完全看清他,以及他眼中的所映出的一切。

     贺陵搁下手里的书。

     “去隔壁吧,以后每天辰时都要准时过来。

    ” “是。

    ” 李稚临退下前,他还是没有忍住,问了贺陵一个问题,“老师,您是如何得知我的名字?” 贺陵想起那人的嘱托,道:“你认识京州府尹林良隐?” 李稚一听这名字,立刻想起那位曾经力荐他去盛京做官的老府尹,“是林大人写信向您推荐了我?” 贺陵瞧着他,没说是,但也没否认。

     李稚明白了,拱手道:“学生告退。

    ” 等李稚转身离开后,贺陵在堂前坐了半晌,忽然笑了笑。

     这世上才华横溢的少年很多,能有李稚这种机缘的却是少之又少,还希望他不要辜负他们的惜才之心,也盼望将来能有更多这样的年轻人不被埋没,十三州百花齐放,再无门户之见,到时这国子学才真的担当得起“国之学府”的名声,这既是自己的心愿,也是那人请自己来做这国子学祭酒的初衷。

     道阻且长啊。

     李稚很快适应了在国子学当差的日子,每日上午读贺陵批给他的书,下午去国子学听那些学士们议论政事,晚上回去写策论文章,这一天下来甚至比在府库当差时还要忙。

     闲得在家挖池子的杨琼每次见着忙得团团转的李稚,他都觉得仿佛见到一株正在抽长的草木,再过个十几二十年,这就能长成一棵能背靠乘凉的参天大树了,追求功名利禄太难了,还是指望室友能早日奋斗成自己的靠山吧。

    杨琼对李稚还是相当看好的,自信地说,他看人的眼光向来很准。

     国子学有仕宦阁台的传统,这儿的学生全都出身名门望族,老学士大多在三省兼任实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