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 初见

首页
九月末,持续了几日的高温被一场突来的秋雨打破,燥热散褪,带来些许难得的凉意。

     万物似被洗透了般的干净明亮。

     搬来城北的第三天,陶音便喜欢上了这里。

     干净的街角,林荫葱葱的青石路,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樟香气,秋日午后,踩着树影斑驳的路面,人的心情也跟着舒爽了几分。

     只是有一点。

     这里的路口拐角都很相似,她有些路痴,方向感很差,搬来的这几日已经走错了好几次。

     巧的是,每次走错的还都是同一个路口,导致街边乘凉的老奶奶在第三次见到她时,直接笑呵呵地给她指路:小姑娘又来啦,是前面那条街。

     她只能靠街边的门店来辨识。

     陶音目光掠过店面门牌,如果没记错,前面不远处应该有家花店。

     她往前漫步,经过一家面馆,店门口围了一些人,还有一位摄像的。

    走近了后,听了旁边围观人群的讲话,大概清楚了原由。

     前两日,这家店的老板见义勇为,救了一个落水儿童,自己却不幸意外身亡,电视台的记者正在里面对家属进行采访。

     陶音顿了顿,不自觉停下脚步,视线落到店内。

     透明的玻璃门里,一个年纪三十多岁的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几岁大的孩子,面色凄哀,面对记者的采访不时哽咽,怀里的小孩子似乎还没了解情况,手里拿着个小汽车在玩。

     看了一会儿,陶音垂下眼。

     “请问。

    ”旁边突然传来个声音。

     陶音抬起头,是电视台的摄像师,见她望过来,对视两秒,他忽地笑了:“你是陶辰华的女儿吗?” 陶音愣了下,点了点头:“我是。

    ” 这人笑的亲切,可她不记得自己认识这个人。

     “我是都市新闻的摄像记者,姓徐,”徐记者看出她的疑惑,解释道:“你应该不记得我了,当年你父亲……” 他顿了下,筹措着言语:“我在做你父亲英勇事迹的采访时见过你,当时你还小,时间一晃你都长这么大了。

    ” 徐记者从事新闻职业多年,采访过的事件和人不计其数,但却对陶辰华的女儿印象深刻。

     当时的小女孩蹲在路边,低着头安静地抹着眼泪,任谁去哄都不说话,在采访快结束时却突然拽住他的衣角,抽泣着问他:叔叔,我爸爸为什么为了别人家的小孩,不要我了。

     他记得他当时安慰说:“你爸爸没有不要你,他也不想发生意外。

    ” 小女孩眼睛哭得红肿肿的,之后没有再讲话,松开他的衣角,再次低下了头。

     孩子那双单纯又带着不解的眼眸,时隔多年徐记者仍记得,再次见面,陶音的模样基本没变,只是长开了些,他一眼就认了出来。

     陶音当时才八岁,对这位只有一面之缘的记者根本没什么印象,不过她很快弯起眉眼,微笑打招呼:“您好,叔叔。

    ” 徐记者笑了笑,温和地问:“你这些年过的怎么样,你妈妈还好吗?” 她应了声:“我和妈妈过的都很好,劳您挂心了。

    ” 徐记者欣慰地点点头,还想再说点什么,那边的同事突然叫了他一声,他扶了下眼镜,只好拿上机器,掏了张名片给她:“我这边还有事,以后如果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可以找我。

    ” 陶音接过名片:“好,谢谢叔叔。

    ” 她目光在这位记者背影上停了会儿,慢慢收起视线。

     这时,手里的电话响了。

     陶音接通,听筒里沈慧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