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章 犯规了犯规了!(评论即……

首页
崔哲溪粉丝:【???自闭了。

    】 【心疼giegie.】 【没事的,说不定找山山是有什么急事呢。

    】 山山直播间:【咦?找山山的,干嘛呀,好奇怪。

    】 【不知道呀。

    】 【第一位被吸引来的贵客/星星眼。

    】 【不是呀,我记得上次还有一个老中医教授,山山的直播间贵客老多了,嘿嘿。

    】 老人郑重地自我介绍,“您好,我是崔林木,是建筑学院士和长江学者。

    冒昧打扰您了。

    ” 院士是比教授更高的头衔,普通女孩听到院士、教授,或许会不知所措。

     山山没有被各种头衔给唬住,目光沉静如初,“您好。

    ” 在她这里,六十岁以上,年长的她都称呼您。

    其他不算,都是“你好”。

     老院士目光闪烁了一下,果然非同寻常。

     山山请院士进去坐。

     屋内简朴,一张八仙桌,两只椅子。

    架子床用布帘隔起来了。

     桌上一套茶具,茶杯是山山用木头雕刻的,温润质朴。

     崔院士见过不少名贵的古董,接过山山倒的白开水,爱不释手地摩挲巴掌大的木制茶杯。

     他说明来意,他的一个同事根据山山的粘合剂配比,一起推断出古长城粘合剂的配比,联合一位化学家,三人一起在nature上发表了论文。

     崔院士将杂志摊在桌面,“您还记不记得在你直播间刷炫酷摩托的人,叫做建筑学家熙教授,是我同事,当时在直播间问您粘合剂的配比。

    ” 山山想了一会,“哦,记得的。

    ”那个弹幕闪瞎她的眼睛。

     “熙教授年纪大,坐不了飞机。

    这次由我来特意来感谢您,正是因为您的配比,我们才有启发,进行粘合剂改良,相信在未来,能发挥极大作用,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 读过书的都知道世界级的顶尖杂志,nature和science,权威性不容置疑。

     【天啦,妹妹也太厉害了!】 【我粉了个超厉害的女人!】 【妹妹应该去学理科呀!】 “不用的,能帮上忙,我很高兴。

    ”山山说出她的想法。

     最初的配比并非她想出来的,而是引用了前人的智慧,她只是一个传播者,将结果回馈给华夏子孙。

     老院士继续和山山聊了几句,最开始担心和年轻人没有共同语言,后来发现山山知识面很广,又十分风趣从容。

     两人相谈甚欢。

    而崔哲溪发觉,自己从始至终只是个局外人罢了。

     两人聊了一杯茶的时间。

     崔院士站起来,抬头看她修补的房梁,“这个房梁妙啊,重量刚刚压住脆弱一些墙面,左端粗,右端细一些,依墙而建,又与墙融为一体。

    榫卯结构利于抗震,海边台风多,瓦面的倾斜度正好可以抵御海风。

    ” 老院士说着说着,摸出手机,礼貌询问山山,“我能拍照么?” “请便。

    ” 老院士沉浸地拍照,时不时和山山讨论为什么。

    不知不觉,他收获无数灵感与知识,觉得自己还可以发表一篇nature! 山山知无不言,适时点拨,遇到感兴趣的地方会和他讨论一下,同时也激发了自己的灵感。

     【一老一少学术研究还挺和谐。

    】 【这个爷爷好友善呀。

    】 【友善???怕不是对友善这个词有什么误解。

    老院士天天把一群教授骂得狗血淋头啊!】 【在学校谁也不敢选他的课,不管你考的再高,挂科率依然70%,魔鬼院士!】 【有一年就一个学生头铁,选了他的课,一个女生哦,按理说全班就她一个人吧,崔院士还是给她挂了!这女孩其他科目都是全院第一,就这一门挂了。

    就因为没考到90分给她挂了的。

    后来哭了一天一夜。

    】 【哈哈哈哈,这么惨?】 【从没见过崔院士这么小心翼翼过,见鬼了!】 而直播间里的崔院士,语气极其客气和小心翼翼。

    他的学生直呼见鬼! 山山说要去抛鱼篓,崔院士就杵着拐杖跟她一块去。

    顺便欣赏海岛风光。

     俞山山拿了两只修补好的渔篓。

     崔哲溪被两人遗忘了很久,自己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赶忙挤上前去帮忙。

     她的渔网颜色不一样,绿色里还有红的,明显经过她修补的,崔哲溪有点羞愧。

     他们几个几乎把全村的渔网都拿走了,这些是他们嫌弃太破了,不要的,如今山山拿了过来,修修补补接着用。

     俞山山倒没想那么多,不管白猫黑猫,抓得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能找到这些鱼篓,她已经很高兴了,今天做木工雕花之余,修好了这些渔网。

     山山让他拿上两个细网包裹起来的东西。

     “这是什么?” “昨天兔子的内脏那些。

    我用来做诱饵。

    ” 崔哲溪提起来,主动说,“我抱渔网,你拿小的。

    ” 崔教授腿脚慢一些,两个年轻人照顾他,放慢了一些步伐。

     三人走到一处海岩。

     海岩下不是沙滩,而是哗啦啦奔涌中的、撞击岩石的海水。

    这里方便他们抛鱼篓,不像海滩,抛出去就落到泥沙上了。

     山山左手遮住眼前的光,观察了一会海岩,决定好就这里了。

     “就这里吧,院士您等一下,我们一会回来。

    ” 海岩上凹凸不平的,不好走,稍有不慎就会摔倒,年纪大的人腿脚不方便。

     方便抛鱼篓的地方已经被其他嘉宾占光了,她只能来更加陡峭的海岩。

    当然其他嘉宾打捞了这么多天,鱼鳞都没捞到。

     这里偏僻,或许海产类会多一些。

     姜pd喊他两穿上救生衣再下去,同时救生艇在不远处候着。

     两人穿上橙色的救生衣,提着渔篓下去,崎岖的海岩上,人显得摇摇欲坠。

     崔院士远远喊着,“山山小心,溪溪牵着山山一点。

    ” 崔哲溪一顿,撇撇嘴,哦,现在想起他来了,他才不要答应。

    但还是靠近了山山一些。

     “我来抛。

    ”崔哲溪说。

     山山把鱼篓交给他,“抛远一点。

    ” 崔哲溪深吸一口海风,用劲把渔网抛向很远的海面。

     鱼篓哗啦砸进海水里,溅起一片水花。

     山山再把绳子系到海岩上,等到明天再过来收。

     几人再换了一处海岩,再次抛出鱼篓。

     一起回到山山的住处,看手表已经快六点了,崔哲溪已经饿到不行了,前胸贴后背。

     海边昼夜温差大,很冷的。

     “二爷你冷不冷?”崔哲溪问崔院士。

     崔院士说,“外套脱下来给山山。

    ” 还是不是我爷爷了,崔哲溪觉得很受伤,拉下拉链。

     山山说不用她不冷,崔哲溪又拉上拉链。

     山山做晚饭很快,厨房里有她,还有两个摄像大哥,就进不去其他人了。

     崔哲溪和崔院士在厨房门口等着,翘首以盼。

     辛辣的香味直窜鼻孔,厨房外的人忍不住咽咽口水。

     半个小时不到,红烧的兔肉,和煮得绵绵的土豆蔬菜汤,盛满的两碗,一起端上房间的桌子。

     崔哲溪暗示老头,怎么还赖着不走,以为红烧兔肉够吃吗? “二爷,晚上没有回北京的飞机吧?” 崔院士抬眸,还不知道崔哲溪想什么吗。

     这时,院里来了几个人。

    崔院士说,“等了一下午,他们终于到了。

    ” 几个陌生的人抬了两纸箱子的书进来。

     崔院士说,“一箱是nature和science杂志,一箱是些有关建筑学和美学的书,希望山山感兴趣。

    ” 节目组说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