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50章 故事·十年(大结局)

首页
图也扩大了很多。

     大唐新政3年夏,靖难郡王、大唐军机大元帅萧睿率军十万,征伐吐蕃。

    3年冬,吐蕃女王卓玛率吐蕃王室归顺,吐蕃全境归于大唐,大唐朝廷在吐蕃设道,吐蕃自此成为大唐直接管辖的行政道。

     新政4年春,大唐以李嗣业为统帅,率军5万自吐蕃南下远征西南蛮夷。

    新政5年夏,缥国等23蛮夷全部归于大唐,大唐朝廷在达卡设西南蛮夷司衙门,驻军一万,威慑诸蛮。

     新政4年夏,李光弼率军3万,翻越葱岭一路进军西北,宣威葱岭诸胡。

    新政5年秋,李光弼率34国胡王质子返京。

    同年,大唐在新唐城设立新唐道都督府,驻军增加到2万。

     新政6年初,大唐往西南的达卡、失礼一带移民十万,往西北的吐火罗和条支大宛移民6万。

     新政6年夏,萧睿率军班师回朝。

    7年初,萧睿再次率军出陇右北上,大军铁蹄所至,北方诸蛮和突厥人余部无不闻风归降。

    8年初,大唐在和林卡尔建立安北城,设立安北道,将原先驻守陇右和河东的大部军马10万人进驻和林卡尔,以军代管,逐步设立行政、司法等诸司衙门,正式将北方大漠和草原纳入实质性管辖。

     同年,辽东诸胡主动称臣纳贡。

    大唐在辽东设立辽东都督府,屯兵3万。

     至此,大唐的版图大幅扩大,而边境线也随之从陇右、河东、甘凉一带大幅向外延伸,军队镇守的重心自然也外移。

    无论是北方诸胡、西北葱岭诸胡还是西南蛮夷,在强大而有效的军事力量震慑下,假以时日必将归于王化。

     6年多的时间,萧睿统帅大唐装备有先进火器和火炮的大军南征北战,开疆辟土,大唐之国威军威声名远播,今日大唐之盛况,未必绝后但一定空前。

     但萧睿并没有停止征伐的脚步。

    新政9年初,他再次率军10万从长安出发,经辽东入高丽、新罗。

    赫赫军威和雷霆手段之下,9年秋,高丽、新罗全境归于大唐。

    而之后不久,哥舒翰率军2万渡海,攻占日本及其周边诸海岛。

     …… …… 长安。

    秋风送爽,阳光明媚。

     新政推行10年了,长安早已不是当年的长安。

    原先处在长安城外的旷野,如今都已经圈起高大雄伟的漫长城墙,外城扩大了足足有一倍还多。

     宽大的城门中涌出一股股胡汉相间的人流,官道两侧人头攒动。

    而城门处,大唐皇帝李琦率政务院、监察院诸文武大臣,站在城门之外,遥望着东北方的来路。

     官道的尽头,隐隐传来如同雷鸣一般的马蹄声,烟尘扬起犹如一条黄龙。

     人群顿时嘈杂兴奋起来,远征高丽、新罗和渡海东征的大唐军马今日还朝了! 一眼看不到边的黑色盔甲的魁梧汉子们或是昂昂然跨在马上,或是手持陌刀长枪踏着整齐的步伐凛然行进,军旗猎猎作响,军威摄人震天。

    而夹杂在军马行进队伍间的,还有一辆辆黝黑发亮的巨大炮车。

     李琦兴奋地甩脱太监和护卫的簇拥,率先冲了出去。

     “姐夫!”李琦蓄满胡须的成熟脸庞上,一片涨红。

     这些年,伴随着国内新政的深化和国力的强盛,萧睿率军南征北战,大唐的国力和国威已经盛极一时,作为大唐皇帝,李琦心里的荣耀感和自豪感可想而知。

    这样的文治武功,不要说太上皇李隆基,纵然是太宗皇帝,也远远不及。

     “皇上。

    ”虽然风尘仆仆,但萧睿的身上确是干净整洁。

    他翻身下马,变得更加成熟坚毅的脸庞上浮现着淡淡而傲然的笑容。

     萧睿摆了摆手,哥舒翰手中的军旗一摇,数万唐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