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章

首页
子们过家家一样。

    在纸上写好了秘密,却又不放心,不时地看看。

    看看再折起来,游戏的快乐与刺激,就这在这一拆一折之间,尽情显现了。

    岳池早把票放下来了,他应该是今天全场的填票最快的人。

    没有任何顾虑,而且填的是自己最熟悉写起来最快的名字。

    他也是最直接的,没有任何弯子可绕,一拿到票,就像新婚的男女,直奔主题。

     台上,林一达也填了票,此刻票放在桌子上。

    他环视了一下会场,然后同潘瑞琨副部长稍稍交流了下,就宣布:“请依次将推荐票放到最近的票箱里。

    接到个别谈话通知的同志,随时听候组织部电话。

    其他同志投完票后,即可离开。

    ” 人群“哗”的一下子响开了,先是脚步声,接着是说话声,后来就传出手机从振动回到音乐的声音。

    杜光辉坐着,冷不丁就听见有人在说:“民主不就是形式?不过,我可是填了……” 后面的声音,不知是人声太嘈杂了,还是说话者有意压下去了。

    反正杜光辉没有听着。

    他朝后面看看,正碰着高玉的目光。

    高玉朝他笑笑,他也笑笑。

    今天,高玉穿着件墨绿色的外套,一笑间,人显得挺精神,也很干练。

    而且,隐约间,还有几分冷寂的温柔。

     高玉手上拿着手机,朝杜光辉扬了扬。

    杜光辉没有明白是什么意思。

    是手机上有短信吗?还是让他打手机给她? 秘书过来,收了杜光辉的推荐票。

    林一达和潘瑞琨副部长,也从台上下来。

    岳池站在边上,目光里有些迷茫。

    林一达说:“岳池,一道过去吧。

    还有光辉,李长同志,咱们陪潘部长到小平房那边去吧。

    ” 小平房是桐山县的一个特色,其实只是县委招待所内部的两幢平房。

    在招待所的后面,里面栽满了花草树木,环境清幽。

    虽是平房,可经过几次修缮,除了高度外,没有一样比楼房差。

    这里也是桐山县招待重要客人的地方。

    两幢房子,形成一个直角。

    另两边是墙壁,出口是座月瓶形的小门。

    曲径通幽,鸟语花香,是这小平房的真实写照。

    一排房子是餐厅,共一大间,两小间。

    另一排房子是客房。

    一共五间。

    林一达书记就住在朝东头的那间里。

    杜光辉一开始来时,叶主任也曾准备在这给他安排一间。

    但他一问,平时省市来人都住这,老是顶着,多不方便。

    他便主动要求到楼房那边去了。

    五间房子,都是套间。

    大家进了朝门的一间。

    潘部长说:“还是桐山的小平房实在,一进来,人就感到了自然与和谐。

    ” 这可是桐山的后花园啊。

    ”李长笑道,“是你潘部长来了,一般人可是……” 叶主任让服务员过来泡了茶。

    考察组分成了两班,一班个别谈话;一班到另一个房间,开始统计推荐票。

    林一达道:“潘部长,你们一忙,我们就……这样吧,我们在隔壁,有什么事情随时喊一下。

    ”潘部长说:“也好。

    ”大家就到隔壁的房间,杜光辉拿着手机,看了看,没有短信。

    他就站在门口,给高玉打电话。

     可是没人接。

    高玉刚才还在会场上,散会后又到哪里去了呢?杜光辉就发了个短信:招商办的事,应尽快过来上班。

    还有很多事等着你。

     回到房间,岳池正在同林一达讨论林一达手上的手表。

    岳池说:“时尚就是对过去的一种怀念。

    什么东西放得久了,被人想起来了,再拿出来,就成了时尚。

    ” “哈,还很有诗意嘛!那这表也算……”林一达问。

     “这个当然不能算。

    严格地说,这表不能算时尚,而叫高贵。

    时尚是有时段性的,而高贵的东西却是永恒的。

    一达书记戴着这表,其实就是与永恒为伍了。

    ”岳池解释着,杜光辉听着却心里想笑。

    不过,说真话,岳池这解释还真有几分道理。

     李长在边上喝着茶,一只手似乎在挤脸上的疖子。

    林一达问:“李长同志,怎么了?年轻化了?” 年轻化是指李长生了疖子,这本是年轻人的专属品。

    现在却跑到李长脸上了。

    李长有些尴尬:“不知怎的,一晚上时间,就生出来了。

    还年轻化?是进入老年化了。

    ” “正在上升!怎么能叫老年化呢?是吧?”林一达正哈哈笑着,潘部长走了过来,神情有些严肃。

    杜光辉一看,心里一咯噔。

    如果不出意外,应该是推荐票出了问题了。

     果然,潘部长将手上的统计表递给林一达,然后又朝杜光辉望了眼。

     难道这事涉及我?真的涉及了?杜光辉有点忐忑了。

     林一达看了后,表情也一点点严肃起来,然后将表递给李长。

    李长看了,愣了下,还给了林一达。

    林一达又递给了杜光辉。

    李长这稍稍一愣,恰恰说明杜光辉的猜测是正确的。

    这张表上肯定涉及了他。

    不然李长不会来这么一个转折的。

     杜光辉将统计表展开,上面写着十几个人名,后面是数字。

    李长的后面是105;岳池的后面却只有42;而排在第三的,就是杜光辉。

    后面的数字差一点让他自己也晕了,88,比岳池的整整多了一倍。

     “这……怎么会?”杜光辉道。

     “这也是预料之外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