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章

首页
quot "这……" "杜书记有事就算了。

    改日吧。

    "高玉一见杜光辉迟疑,心里就明白了。

     "是有点事。

    约了人。

    这样吧,等我忙完了事,如果时间早,就给你电话。

    " 高玉嗯了声。

    挂了电话后,杜光辉泡了杯茶,他心里清楚,像高玉这样的一个女乡长,到城里来,是有地方可去的。

    不管怎么说,她大小也是个正科级领导干部。

    既能坐到这个位子上,又是个女的,没有一点能耐,是肯定不行的。

    这里面的能耐,就不仅仅包括工作上的能耐,更包括人事上的能耐。

    县里不比省城。

    在省直机关,不管你怎么混,到头来一个处级少不了。

    可到县里,最大的官也就处级。

    能升到处级的,屈指可数。

    这么多机关,这么多人,大家都在往科级这位子上挤。

    这好比省直都往厅级的位子上挤一样。

    那么窄的路,要想挤上去,没有点特色,没有点真功夫,没有点后台,没有点底气,怕是根本不行的。

    高玉是桐山唯一的女乡长,要按正常的官场规律来思考,她的前途是无量的。

    年轻,女性,知识分子,"无知少女"四项占了三项。

    不过,好就好在,高玉的身上还保留着很多山里人的淳朴,还有着年轻人的朝气,同时,又还有着女性所特有的细腻。

    想着,杜光辉又记起黄丽走之前给他留的条子,那上面也提到高玉…… 杜光辉想着,自己笑了下。

     任天行打手机了,说他马上就到。

    杜光辉说好的。

    五分钟不到,任天行就上来了,手里提着个袋子,说这是他托朋友从东北带回来的老参,对身体很有滋补作用。

    就请杜书记带回去,熬了给孩子喝。

     "很有作用的。

    你看这根,是百十年的老参呢。

    "任天行说着,将参根亮出来。

    杜光辉看了看,说:"这怎么好?不妥吧?多少钱?我要付钱的。

    " "杜书记这不是瞧不起我任天行了吗?"任天行把袋子放到沙发上,"我这是一点心意。

    孩子能早点好起来,您杜书记也能更好地指导我们企业嘛!" "这不行!要是不付钱,你就拿回去。

    "杜光辉坚持道。

     任天行也有点为难了,攥着手,在屋子里踱了几步:"这样吧,杜书记,你先让孩子喝着。

    如果有效,再给我钱也不迟。

    这总行了吧?不说了,晚上我请杜书记出去喝茶。

    " "喝茶?那就免了吧。

    我还有事。

    "杜光辉岔开了。

     任天行也没再勉强,他的目的是要送老参的。

    既然送了,再勉强就没多大意思了。

    于是便告辞,临走时,任天行道:"今年省里的项目,我正在申报。

    杜书记有空,我再请您到省里跑一趟。

    省里那一块,没有您杜书记,我们再跑,也是瞎子点灯。

    " "到时再说吧。

    "杜光辉同任天行握了手,看着任天行上了车。

    回到房间,他看着老参,也觉得奇怪。

    好端端的山野,怎么就长出了这样有灵性的东西呢。

    小时候,他曾听祖母说到过人参。

    说那人参长在山野,每到晚上,有参的地方,就会发出红光。

    采参人要静心静气虔诚地去采,不然,参就会跑了。

    而且,有人参的地方,往往会有大蛇。

    蛇护参,就更奇了。

     听是听过,可是真正的参,杜光辉可真是没仔细看过。

    特别是这百年老参,更是难得一见。

    他关了门,小心地打开袋子。

    参是三棵,淡黄色,长满长须。

    灯下细看,还真有些人形。

    这三棵参,如果真是百年老参,那价格一定也是……想着,杜光辉便觉得心里有些发虚。

    他端着杯子,在沙发上坐了会儿,才起身将袋子重新收好,放到床头的小柜里。

    然后给高玉打电话,问她在哪儿。

    听得出来高玉很高兴,说:"正在路上呢。

    杜书记有空?那好,我到金色时光等你。

    " 金色时光是桐山县城比较靠中心的一座茶楼,也是招商引资的成果。

    这几年,招商引资,五花八门,什么项目都有。

    杜光辉没到桐山之前,对桐山的印象,就是山区、封闭、贫穷。

    可是在这待了快一年后,有些想法逐渐改变了。

    山区的地理位置是不可改变的,封闭只能是地理上的了。

    网络和信息化时代,再偏远也同大城市差不多。

    贫穷,是一个普遍现象。

    但是,在小小的只有三万人的县城里,消费却是很超前的,也是很高档的。

    有人说,越是山区、封闭的地方,对吃喝玩乐越看重。

    因为可选择的方式少,大家除了吃喝玩乐,还能干什么呢?桐山县城就有三个特色:饭店多,茶楼多,美容院多。

    有些干部之间戏称:三多!这三多,几乎成了不成文的桐山特色了。

    有一次,桐山县委书记林一达在全县干部大会上就很生气地感慨道:"我们桐山要有自己的特色,可是有些同志说现在我们有三多了。

    什么三多啊?饭店多,茶楼多,美容院多。

    这是对桐山上上下下的一种讽刺。

    我们要的是企业多、能人多、贡献多。

    只有前三多少了,后三多真正发展起来了,桐山才会像全省其他县那样,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县。

    " 其实,桐山这三多,在别的地方也是一样。

    只是因为桐山经济基础薄弱,这三多就格外刺眼。

    不过,私下里,也有些人说,有这三多总比一样没有好。

    这三多,既安定了社会,也多少增加了税收…… 杜光辉很少出去喝茶的。

    他不太喜欢茶楼里那种吵闹和隐晦。

    可是,这大晚上的,他也不能让高玉到招待所来。

    于是,杜光辉出了门,沿着招待所门前的路,向前走了一段,再向左拐,立即就看见金色时光的大招牌了。

    那招牌在夜色中,不断变幻闪烁着。

    他往前走了几步,就看见高玉正穿着一件紫色的风衣,站在门口……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