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章

首页
6 漫天的大雪,在黄昏时更大了。

    简又然坐在车子里,车子行走得十分缓慢。

    从下大雪开始,简又然已经五天没有回省城了。

    高速封了,国道也是积雪太厚,难以行走。

     当然,这不是主要的。

    李明学书记正带着全县的干部群众抗雪,作为副书记,简又然这时候,心里想的也就只能是抗雪了。

    他用了四天的时间,将全县的十个乡镇全部跑了一遍,一方面抗雪,一方面也了解情况。

    秘书小郑说,简书记真是一个高效率的领导,四天跑十个乡镇,简直是不太敢想像的。

     湖东是全省较早的乡镇撤并试点县,原来有二十多个乡镇,李明学说他“记这些乡镇领导的名字就烦”。

    因此,一改就改了个彻底,有人说李明学这种改法,是向早些年的区一级倒退。

    李明学说,现在讲究的是服务,是效率,搞这么多乡镇,无非是多一些干部,多一些级别。

    湖东的改革得到了省委的肯定,中组部也进行了通报。

     但是,湖东当地的干部都知道,李明学书记的这个改革并不是十分成功的。

    关键是人还在。

    中国这么多年,官场上的改革很多。

    特别是机构改革,进行了七轮,然而收效甚微。

    并不是改革的方案不行,也不是没有改下去。

    重要的一点还是一个字:人。

    改革一次,居然人不是少了,而是多了。

    改革时单位看起来缩水了,可是改革后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增加。

    这次,简又然到乡镇去,看见有的乡镇居然在三个地方办公。

    一问,说划在镇政府名下的人员,有三百多。

    既然合并了,又不好还分在原来的地方办公,就只好在现在的政府边上,不断地租用企业的厂房,或者是民房,全县所有的乡镇,办公场所没有少于两处的。

    大一点的乡镇,三四百人,小一点的,也有两百多人。

    合并前的委员们,也还都是委员。

    因此,有的乡镇,就仅仅党委委员就三十多,开起党政联席会来,黑压压一片。

     简又然听了几个乡镇的汇报,他关心起开会的方式来。

    问这么多人开会,如果讨论时,怎么办? “怎么办?那好办啊。

    ”大路镇的叶书记快人快语,“原来是党政联席会,大家都发言。

    现在改了,只有副书记和涉及到分管的才发言。

    一般议题,先在书记办公会上定了,到联席会上只是宣布。

    ” “没法讨论啊。

    一讨论起来,就收不住了。

    每人一句,也得讲上个三五个小时。

    那还了得?”叶书记说完,简又然也笑了。

    他想起三十多人在一起研究问题,要是都说,都发言,也确实乱得难以收拾了。

    他摇了摇头,却没有说话。

     大雪使湖东县的部份道路封断了,李明学书记在这方面是很敏感的。

    他立即组织了全县的机关干部,集中上路扫雪。

    简又然一边跑乡镇,一边也不断的参与着组织扫雪。

    电视台有一个记者和一台摄像机一直跟着他。

    简又然对记者小黄说:少拍些我的镜头,多拍些群众的镜头。

     小黄点点头,但镜头还是跟着简又然转。

    电视台到了县一级,其实就是领导活动信息台了。

    领导的行动,就是新闻记者的敏感点。

    因此,每档新闻,领导总是从大到小,一字溜儿排开。

    这排名,也就是节目的前后顺序也是很讲究的。

    湖东电视台的原来的台长温平,就是因为在节目排序上,把两位县领导排错了,加上漏报了三次个别领导的名字,最后被以“缺乏新闻敏感性”调到了农业局当副主任科员了。

     简又然当然也会注重这个。

    他到了湖东,就是湖东的副书记了。

    一般群众看新闻,不就是看这些领导的面孔?哪个领导出来多了,镜头多了,群众就熟悉些。

    相反,一个县领导,如果太长时间不出来,不露脸,就会有人担心了。

    外界或许就有传言:某某领导,因为腐败,被双规了。

    县级是这样,省级是这样,更上面还是这样。

     湖东电视台的新闻一出来,大家都知道,湖东又来了一位简书记。

    这是一个很有些风度的书记,一到县里,就不断地出现在各地抗雪现场。

    有人就打听,这简书记是……啊,原来是省下派来挂职的。

    像这样来挂职的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