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章

首页
,才来,他也不明究里,是不宜于多说话的。

    笑笑是最好的方式。

     蒋大川说完话,又握了一下简又然的手,便出去了。

    小郑听着蒋大川的脚步声下了楼梯,才轻轻说:“这人性子直,跟李书记……”大概意识到自己话多了,小郑把后面的话咽了下去。

     简又然也没再问,就这一半的话,他已经明白了意思。

    班子里成员之间的矛盾,是最让人头疼的。

    而且,这似乎是个共性现象。

    不仅仅县里有,省里有,部里也有。

    下级干部夹在中间,稍有不慎,就会莫名地得罪人,或者受到影响。

    班子里的成员,也因为这些内部的矛盾,往往互相猜忌。

    谁能做到不偏不倚?谁能做到居中公正?太难了。

    正因为太难,所以一个有成员矛盾的班子,就更难身处其中,好好处理了。

     李明学是个不一般的县委书记,这一点简又然以前接触时就知道。

    特别是前几天到部里,他更是看出了李明学在官场上的高妙。

    简又然人还没到,他却先去了。

    看起来是因公顺便,却体现了李明学对简又然到湖东的重视。

    李明学发出的信号就是:你到湖东来了,我是欢迎的,也是希望的。

    既然来了,我们好好合作。

    我是看重你的,也是信任你的。

     这一点让简又然感到高兴。

    虽然下来挂职只有两年,但是毕竟是两年,七百多个日子。

    更重要的,挂职的成效会直接影响到下一步的安排。

    与一把手的关系,是决定挂职成效的一个关键。

    当然要做工作,一把手说好,那就是好;而一把手对你有意见了,不说你好,或者含糊其辞,你最后的考评分,也许就上不去。

    那么,一个挂职干部的安排至少少了一只最过硬的砝码。

    简又然不希望这样,简又然希望自己两年后离开湖东时,能树一个最好的形象,能得一些最好的评价,甚至能成为一个最好的典型。

     下班前,小郑过来告诉简又然,李书记说晚上有省里来的客人,请简书记一道。

     简又然想这么快就进入岗位了。

    县里确实不比省里,省里一个干部到位,从报道到适应,往往需要一个过程。

    而县里,拉到就是,只要上了架子,不愁干不好活儿。

     晚上来的是省发改委的一个处长,姓赵。

    这个人长得精瘦,脸皮白净,一看就是个好钻牛角尖的人。

    果然,酒一喝开,赵处长的牛劲就出来了。

    做东的不是李明学,而是辉煌实业的老总程辉。

    辉煌实业正在上报一个新的项目,赵处长下来,就是考察这个项目的可行性的。

     路上,李明学就对简又然说:“辉煌今年的税收能达到两千万,明年如果这个新项目上来了,可以增加两千万。

    现在,湖东要培植的就是像辉煌这样的龙头企业。

    不然,财政收入就难以突破。

    ”李明学问简又然认不认识那个赵处长。

    简又然想了想,大脑里没什么印象,但还是说似乎打过交道,应该认识的。

    都是省直嘛,总有些熟悉。

     一见面,简又然还真的不认识赵处长。

    但是,等李明学书记一介绍,简又然马上上前握住赵处长的手,“赵处长好啊,我们见过。

    好像有一次我们还在一起喝过酒。

    ” “是啊,是啊,简书记”,赵处长也是个灵活人,虽然眼神里有一些困惑,但还是接过了简又然的话茬。

     酒喝到三分意思,大家的话就上了正题。

    这是喝酒的规律。

    一开始,不着边际;三分意思,引上正题;六分意思,称兄道弟;八分意思,你我不分;十分意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李明学举着酒杯说:“赵处长,我敬你一杯。

    辉煌的项目,还是赵处长多多关心哪!省发改委对湖东一直是很关注的,也是很支持的。

    你们的江主任,老家就在湖东嘛。

    哈哈,来,喝了。

    ” 赵处长也端着杯子,虽然他是处长,与李明学平级,但一个是地方大员,一个是省直小吏,所以李明学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